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阳和汤:补阳散寒的中医经典方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阳和汤:补阳散寒的中医经典方剂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15/11/2806037_1144592152.shtml

阳和汤是中医补阳方剂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组方和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深入解析阳和汤的配伍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阳和汤的组成与功效

阳和汤的原方基本构成是:熟地黄30克,麻黄2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肉桂3克,生甘草3克,炮姜炭2克。所有药材水煎服。

其中,熟地黄和鹿角胶作为君药,熟地黄大补精血,鹿角胶温补肾阳并养精血。肉桂和炮姜炭入血分,温通血脉驱散寒邪。白芥子和麻黄则驱散气分寒邪,白芥子辛温,能达皮里膜外通络散结温化寒痰,麻黄宣通毛窍开腠理散寒邪。鹿角胶和熟地虽然滋腻,但得麻黄、白芥子等,可以补而不滞。

典型医案解析

病例背景

一位70岁女性患者,三个月前左侧胁肋部位出现疱疹,经诊断为带状疱疹。经过西医治疗后,疱疹消失,但疼痛感持续存在且有加重趋势。西医给予消炎镇痛药,但效果不佳。

临床表现

刻诊时,患者脉弦细,舌质暗,疼痛部位在左胁肋,呈跳痛。患者自述入睡困难,周身乏力。

治疗方案

医家采用阳和汤加味治疗:

  • 第一阶段:熟地30克,肉桂6克,麻黄6克,鹿角胶15克(烊化),白芥子6克,炮姜6克,生甘草6克,白芍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使用十多天后,疼痛明显缓解,但乏力感仍存。

  • 第二阶段: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30克,再投10剂。患者用完后诸证悉平,医家再投10剂巩固。随访半年,病情未复发。

理论分析

面对带状疱疹后遗疼痛,通常采用活血止痛的方法。但此病例中,医家选择以温阳为主,原因在于:

  • 辨证要点:患者脉弦细、舌质暗、全身乏力、入眠困难,结合年龄(70岁),提示阳气不足、气血虚衰。
  • 病机分析:疼痛源于阴寒内盛,虽然无明显畏寒怕冷症状,但寒邪凝滞作痛的问题可以分析提炼出来。
  • 方剂选择:阳和汤适合此患者,因为:
  • 熟地补益肝肾精血之本
  • 鹿角胶大补肾阳并补精血
  • 肉桂和姜炭驱散入血之寒邪
  • 白芥子和麻黄散寒通滞
  • 加白芍缓急止痛,加黄芪益气

临床应用价值

阳和汤在临床上能治疗多种疾病,从内科到外科,从妇科到痹症,其核心作用在于补阳散寒通滞。对于气血不足、阴寒凝滞的病症,阳和汤往往能取得显著疗效。

结语

阳和汤以其独特的配伍和显著的疗效,成为中医临床上一件重要的“兵器”。对于中医药从业者和研究者来说,深入理解阳和汤的配伍特点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