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校将如何开展分类改革?为何要这样改?专家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校将如何开展分类改革?为何要这样改?专家解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zwb.net/zncontent/4279604.html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近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特别提到要“分类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体分哪几类?为何要这样改?有哪些方向性的举措?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高等教育为什么要分类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姜朝晖指出,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存在同质化倾向,各高校都在追求成为研究型大学,导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现象。这种模式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针对这一问题,《纲要》提出将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区分综合性、特色化基本方向,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支持理工农医、人文社科、艺术体育等高校差异化发展。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金字塔”型建设模式转变为“五指山”型,即每个“指”都应该有从基础到高端的发展通道。所有高校不一定完全属于三种类型,但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评价体系和资源保障机制,以便在各自的赛道上能够放心赛跑,冲向高峰。

建立分类管理 分类评价机制

《纲要》还提出要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功能定位、实际贡献、特色优势,建立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引导和评价措施:

  1. 构建多元化、多层级分类标准
  2. 健全分类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类型高校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3. 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模式,推进教育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协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则强调了评价高校需要运用多把尺子:

  • 统一的尺子:鉴于高校办学存在共性
  • 类型的尺子:例如研究型高校着重考察学术,技能型学校重点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
  • 个性化的尺子: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之处

评价体系还需要动态调整,不能一锤定音。例如,某高校在五年内朝着某个方向发展,通过五年发展发现还有更多的特色,绝不要一分定终身。

此外,《纲要》还提出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完善质量、特色、贡献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健全动态调整和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避免入选高校和学科产生“一劳永逸”的心态,打破身份固化,做到有进有出、良性竞争,激发出高校和学科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高校办学水平持续攀升。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面对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如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至关重要。《纲要》专门就“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做出部署,提出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强与各类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高新园区等的协同,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建强技术转移转化等专业人才队伍。

上海一家空调企业开发新产品时遇到验证难题,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设的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找到了复旦大学王丽娜老师团队。该团队研制出的设备和实验方法,通过建立气温对人体舒适度及思维创造力测试平台,解决了企业的难题。这种校企精准匹配得益于验证中心一支100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他们架起了校企沟通的桥梁。

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仲实介绍,这支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市场化的眼光,选择复旦大学某一个领域的科研成果,放到概念验证平台,然后汇聚市场上的好资源来看到这个成果,来投资这个成果。这种模式已经在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材料、精准医学等领域合作建立了概念验证中心。

除了概念验证等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平台也在搭建。2024年9月,教育部在江苏启动了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其中生物医药分中心落户在了南京生物医药谷,这里集聚着130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企业。目前,来自高校的多个高水平研究团队正陆续入驻,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主攻器官芯片技术,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已经有多家企业找上了门。

东南大学教授顾忠泽表示,一些大型的企业已经在纷纷跟他们对接,希望他们跟这些企业在平台上共同开展研究,能够加速高校成果转化,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去做服务。

据了解,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未来还将建立“企业张榜、高校揭榜”的校企协同攻关机制。平台还在组建200人左右的技术转移转化队伍,将为入驻高校团队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保障。

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负责人吴昊表示,他们已经建立了新药研发、检测、基因测序等8个子功能平台,瞄准目前科技创新的一些需求,他们会逐渐打造概念验证资金的资助、风险投资,再到后期的产业资金,这样一个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了从原创的科研成果,到小试中试、中试熟化这个流程链条。不需要走出这个园区,就能享受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的服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