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岁体制内普通人员裸辞,到社会上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吗?
35 岁体制内普通人员裸辞,到社会上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吗?
35岁的体制内普通人员如果选择裸辞,能否在社会上找到更好的工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本文将从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个人发展期望以及不同类型辞职人员的案例出发,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体制内的职工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眼看不到头,自己的工作非常没意思,那么体制内的普通人选择离职后会发展得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普通人不应该离开体制内。35岁辞职的普通人,一般很难找到比之前更好的下家。35岁的精英阶层,或者是副处以上领导干部什么的如果辞职,一般都是找到了更好的下家。
体制内工作就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很多人都会动辞职的念头,但是没几个人会轻易辞职。想辞职得趁早,趁着年轻还有机会可以在外面闯,年纪越大,走的概率越低,损失也越大。
体制内的稳定性超级高,真实的离职率特别低。但是考上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动离职的念头。体制内能给人提供安稳,又饿不死的生活,但是想发大财是不可能的。一旦人进入这种温饱达成的状态。就会追求更高的需求,而这份工作,给不了人更高的需求。
很多人想追求更高的位置,想追求所谓的仕途,想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但是体制内很多东西看资历看人脉,看运气和机缘,程序性的东西比较多,显得不那么轻松活泼,年轻人要坐冷板凳,要熬岁月,不少人会觉得非常难受。
很多人会觉得,上班的第一天就会看到20年后的自己的状态。认为体制内的生活状态非常压抑。甚至还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工作严重地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自由,无法施展才华。就动了辞职的念头。
可是真正辞职的人呢?少之又少。就像无数夫妻会吵架,但是闹到离婚的真不多。
香樟哥之前听过一个老人事干部喝醉酒时候说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很多的干部,就像豢养的狗。你要放他们出去吧,他们还不会自己找食,最终会饿死;你要给他们吃的少一点,分的不均一点吧,就开始叫唤了。
话糙,但是理不糙。
我觉得体制内和体制外就像货币基金和高风险股票是一个道理!
体制内就是货币基金,每天肯定涨,但是表面上看收益不高,涨幅小啊!体制外就是股票,涨的时候涨的吓人,跌的时候也跌得心跳啊!!!你别光看贼吃肉,咋不看贼挨打呢?!
真正辞掉公职的出去自己干,我总结一下就是四种人:
A、个人性格、期望不合型
很多本科成绩很好或者学校很好的年轻人,误打误撞得考上了公务员,结果却因为自身性格、职业期望、心理落差等问题,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通过考研,去读书了。有的是发现基层适应不了,有的是觉得这个单位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样。当初没想到考上了,去上班了才发现,这么坑,及时止损。但是代价也是惨烈的,不少都是悲壮地辞退收场。换来了登上诚信黑名单,五年内禁止考试。
但是自由都是有代价的。谁让当时年轻,不懂事呢?
这样的案例绝大多数发生在县级以下单位。这种人以街道乡镇公务员、基层铁军和选调生居多。这三类公务员也是整个队伍里最不稳定的那一类。所以才有什么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你随便搜这几个部门的关键词,你看有不骂的吗?
B、业务超级大拿型
业务能力超强,出去单干了,比如说搞技术的去大厂、有人脉的就跳槽,业务好的法官、检察官、铁军,出来干律师、会计师。特别是法院的法官和检察院的检察官。
他们辞职又细分两种:
年纪大的辞职是被动辞职多,因为一些事,比如说错误,辞职,怒干律师了,捞大钱;年纪轻轻的80后、90后检察官、法官,怒辞职,主要是嫌弃待遇低了,进律所,工资翻三倍不是梦。
C、副业转正型
这些人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当大基本盘,比如说很多人趁着公考火热,索性辞职出来专门吃公考这碗饭;还有的做自媒体发达了,专心卖文为生也是遥遥领先。毕竟,自己吃了体制内这么多年的饭 ,和那些一知半解,甚至胡乱解释的机构讲师比起来,自己的一些体制内经验和感悟,相比起来,要靠谱很多。而且体制内相关问题自己也熟悉,不少还从事过公务员招录、面试,靠着公考这碗饭,确实很香。
这一类人的重点就是前面有很大基本盘。
D、蜜汁自信型
比如说某些反诈博主吧,据说辞职没多久就开始后悔了。
总结一下,B和C这种人就算不进体制也是牛人。而A和D这种人,基本上都会后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人才,结果好岗位考不上,差岗位又不愿意干。就算离开体制内,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太大的发展。
如果选择辞职,大部分都是选择读研或者留学了,可如今教育这么内卷,工作这么难找,等他们毕业了,就能有好出路吗?他们一般都来自于异地乡镇,不过他们选择深造,以后的就业情形肯定是比在那些异地乡镇当小公务员,要强太多。
最惨的一类就是D,又没啥本事,辞职出来也不知道能干啥。最后只会落得潦倒新停。
人啊,有的时候,一个选择真的改变命运,不然你要用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努力去修正这个错误。
香樟哥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太多分数不错,结果岗位选择被坑了,明明可以选择一个好岗位,结果悲剧了的考生。所以,我觉得考公考前,一定是要弄明白这些(国考、省考)的岗位有什么不同。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这些岗位。
现在公务员的辞职惩戒措施越来越严,代价越来越大。公考报考,不可不察也!请一定重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