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为什么“火”?
《罗刹海市》为什么“火”?
刀郎是一位深受大众喜爱的歌手,他的歌曲风格独特,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喜爱。《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等歌曲是刀郎早期成名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这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罗刹海市》这首歌是刀郎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收录于其新专辑《山歌寥哉》中。歌词引用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寓意深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
罗刹海市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概念,更是一个象征和隐喻的载体。它象征着一个充满荒诞与扭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社会现实。在这个社会里,人们被表面的光鲜和虚假的成功所迷惑,忽视了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象征和隐喻共同构成了《罗刹海市》歌词的深刻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成为一部富有哲理和思考性的社会批判作品。
歌曲以荒诞的故事情节设定了一个名为罗刹海市的国度,这里的审美观念截然相反,认为越丑越美,越怪异越能受到重用。这种颠倒的美丑观念构成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反映了人性中对美的扭曲认知和对异类的排斥与恐惧。
故事的主人公马骥,一个才华横溢且相貌出众的年轻人,意外漂流到罗刹海市后,因其“奇丑无比”的相貌而备受瞩目。这种荒诞的情节设置,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中的荒诞与无奈。主人公马骥的命运也充满了荒诞色彩。虽然因其“奇丑无比”而备受瞩目,但内心却充满了压抑和无奈。这一情节设置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深刻地隐喻了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真实自我和摆脱束缚的渴望。
歌词中提到的“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的形象,就是对这种荒诞审美的具象化描述。这些荒诞的人物设定,反映了人性中对美的扭曲追求和对个性的极端表现。
在罗刹海市,越是长相怪异、行为荒诞的人越能受到重用和尊重。这种权力阶层的构成方式完全颠倒了现实社会的逻辑和价值观,构成了一个荒诞的权力体系。这种设定不仅讽刺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也揭示了人性中对权力的盲目追求和对权威的盲目崇拜。
《罗刹海市》的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罗刹海市:象征着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美丑颠倒的世界。隐喻现代社会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而疯狂,揭示了社会现象的丑陋和阴暗面。歌词中批判权力和金钱扭曲了人们的道德和原则,导致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
如:“河水流过苟苟营”、“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象征社会中那些蝇营狗苟、为了一己私利而到处投机钻营的人;“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则讽刺了社会中颠倒黑白、美丑不分的现象。
颠倒的审美观:以丑为美,扮丑取宠,在颜值至上的时代,真正有才华、有内涵的人因为外貌而被埋没,反映了社会对才华的忽视。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尤为普遍,很多人为了出名不惜以丑态博取眼球。
权力与利益勾结:沆瀣一气的一丘之貉,占据了话语权后抱团打压别人,形成严重的内卷。
自欺欺人与缺乏自知之明:讽刺了那些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欺欺人的人。以“马户”与“又鸟”,分别隐喻现实中的某些人物,暗指他们不自知的真实面目。
人性道德的质疑:歌曲通过直白的歌词和耐人寻味的旋律,对人性道德进行了深刻的质疑。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和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有的人道德沦丧,不顾廉耻,到处钻营,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呼唤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对盲目崇拜的警示:歌曲批判了现代社会中盲目崇拜权力和物质的现象,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歌词中如“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等句,隐喻现代社会中人们盲目追求外表和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和本质。提醒人们要理性看待周围的世界,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
自我认知的启示:歌词中的某些部分还寓意着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欺欺人,要清楚自己的本质和价值。
《罗刹海市》以其独特的歌词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社会现象的丑陋和黑暗面,关注了弱势群体的处境,对人性道德进行了质疑,对盲目崇拜权力和物质的现象提出了警示。歌词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深刻体现了对社会现象、人性道德、社会不公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歌曲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涉及歌词的隐喻、象征意义,以及歌曲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等。
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由于歌曲取材于《聊斋志异》,许多听众开始重新关注并挖掘《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作品,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音乐与文学的跨界融合:歌曲展示了音乐与古典文学相结合的独特魅力,激发了更多音乐创作者尝试将传统文学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作品中。
网络热议与二次创作:歌曲中的某些歌词被网民提炼为网络热议话题,如“未曾开言先转腚”等,并引发了大量的二次创作内容,如翻唱视频、自制MV等。
社会现象反思:歌曲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歌词寓意,引发了公众对社会现象、人性道德等方面的反思和讨论。间接地对文艺圈的一些大咖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收敛了自诩光鲜的傲慢,脱下了令人炫目的外衣。
国际传播与共鸣:歌曲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还在国外多个平台传播,引发不同文化背景下网民的共情。展现了音乐作品的巨大影响力,还原了艺术本应具有的面貌。
《罗刹海市》被大众所喜爱,以一首歌证实了“真实”是文艺作品感人的第一要素。因为真实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使观众或读者在情感上产生深刻的体验和认同。
真实的文艺作品能够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观众或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源于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同情、对故事情节的感同身受,或是对作品所反映社会现象的认同。这种情感共鸣是文艺作品感人至深的首要原因。
真实的文艺作品往往基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这种真实性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观众或读者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真实的文艺作品能够客观地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种反映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还能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意愿。
真实的文艺作品往往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因为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基石,只有反映真实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之作。同时,作品的真实也更能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匠心独运。
对于文艺作品来说,真实是感人的第一要素。它不仅是作品感人的基础,也是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重要保障。当然,这里的真实并不排斥文艺作品的虚拟设想,而是指作品在反映现实、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时所表现出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笔墨当随时代”,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精神的镜像,它们通过笔墨描绘出当代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它们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提出新的观念和理念,从而激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文艺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时代精神的深入挖掘和独特表达上。
《罗刹海市》提醒我们,在创作文艺作品时,要紧密关注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深入挖掘时代的内涵和民之所思所想,以笔墨为媒介,传达时代的声音和民众呼唤。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拥抱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特约文艺评论:雁 声 2024-9-23
附:《罗刹海市》歌词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
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
河水流过苟苟营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
十里花场有浑名
她两耳傍肩三孔鼻
未曾开言先转腚
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
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勾栏从来扮高雅
自古公公好威名
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
美丰姿 少倜傥华夏的子弟
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
龙游险滩流落恶地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裱真情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岂有画堂登猪狗
哪来鞋拔作如意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爱字有心心有好歹
百样爱也有千样的坏
女子为好非全都好
还有黄蜂尾上针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
生儿维特根斯坦
他言说马户驴又鸟鸡
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
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
那马户又鸟
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苏彦生, 北京市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联谊会玉泉山书画院副院长,中艺书画院理事,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香港《视觉艺术》特约艺术评论家,海南省艺术家促进会理亊;《华人视界》书画网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