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玄学大家诗更仙——郭璞及游仙诗(上)古典诗歌发展历史之30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玄学大家诗更仙——郭璞及游仙诗(上)古典诗歌发展历史之30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9676783_99907489

郭璞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学术数大师,不仅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还是一位文学大家。他被誉为"游仙诗"的主要奠基者,其诗歌作品以"游仙诗"为代表,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成就。

玄学被半仙郭璞带偏

魏晋之际最显著的文化特征是清谈和玄学,当然还有养生,也就是服用各种炼出来的补药,包括五石散以及其他各种丹药。这种文化特征的本质是玄学的兴起,因为养生本身就是玄学的一部分,而清谈只是形式,清谈的内容还是玄学。

中国的玄学,兴起于三国、两晋时期,原本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玄学的"玄"字,出自《老子》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的出现,是因为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彼此攻伐,致使"君臣淆乱",受"独尊儒术"教育几百年的士子们又无力改变,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开始崇尚贵生、避世。老、庄是道家流派,而周易研究以儒家的孔子最为著名,所以,最初的玄学,是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只是随着玄学的发展,逐步偏离了嵇康、阮籍、陶渊明等人确立的"哲学"之路,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

流传到现在的中国玄学形成了五大门类,彼此又都有所交叉助益,号称五术,分别是:山(仙)、医、命、相、卜。

  • 山(仙):参道、修真、养生。包括炼丹、画符等具体方法,是五术中最为深奥,也是最根本的,可以理解后面的几项是为山(仙)进行服务;
  • 医:主要是指传统中医。凭借经络学,利用方药、针灸、灵治(祝由术)等方式,来治疗人的疾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进行修仙;
  • 命:即命学,通过推理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从而改善修仙的效果;
  • 相:即相学。"相"字,左边为木,代表客观事物,右边为目,代表观察判断。相学包括想天(观天象、占星)、相地(风水、堪舆)、相人(面相、手相等)等;
  • 卜:即占卜。包括"三式"、梅花易数、杂卜和易经六爻。

由此可见,现在的玄学已经和东汉末年最初诞生的玄学已经截然不同了,不再是老子的"玄之又玄",而是"神魔玄幻"。

在引领玄学偏离哲学,拐向"神学"的过程中,风水学的鼻祖,东晋时期的郭璞是重要人物。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道学术数大师,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跟三国时期的左慈、于吉类似,那时候的方士,就是我们理解的"半仙"。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学大家,精通诗文,研究和注解了辞典祖师爷《尔雅》,一生的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也许正是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位"半仙",他的诗歌作品,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被誉为是中国游仙诗体的主要奠基者。

半仙郭璞擅长游仙诗篇

游仙诗,顾名思义,是以遨游仙境为主题和内容的诗歌,这类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小众,不过历史却很悠远,楚辞中的名篇《离骚》、《远游》都有描绘"游仙"的内容。

例如《远游》中的"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大意是:"听了至理名言便想前往,匆匆忙忙我就出发。跟随仙人飞升到丹丘仙境,停留在不死之乡。早晨在汤谷洗头,傍晚在九阳之中晾晒我的全身。喝着昆仑飞泉的美液,怀抱美玉的精华。"

而《离骚》中,屈原则是想象自己上天下地,但天门不开,志向难申;去国远行之际,又望见自己的故乡,难以割舍,最后决定以身殉国。

《远游》整首诗大体描绘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诗人神游仙境的美好,二是抒发自己要远离这个污浊的尘世,养生修心。这也奠定了游仙诗抒发情感的两种主要内容,以及诗歌的两种分类。一是求仙长生,包括游览仙境、赞咏仙人、艳羡神仙生活,这种"富贵者"的游仙、慕仙、修仙被称为正体。二是在尘世中坎坷艰难,游仙之后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这种称为变体。

在艺术上表现上,游仙诗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结合神仙典故的运用,使游仙诗更具备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诗歌色彩。

在楚辞之后,很多的诗文都有游仙的内容描写和思想倾向,例如《庄子》中就有"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句子,后来形成了一个"白云帝乡"的典故。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经命文学博士做《仙真人诗》,并在巡游天下的时候由乐人唱给自己听,可惜这首官方认证的游仙诗失传了。

第一个给自己所作诗歌命名为"游仙"的,是曹植,从此很多诗人开始以"游仙"做为题目,开始诗歌创作。郭璞之所以被誉为"游仙诗"类型的鼻祖,并非他开创此类诗歌,而是因为他在游仙诗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郭璞的游仙诗,描写的对象多是历代的隐士先贤,而不是像楚辞之中的山鬼妖神。郭璞的游仙诗虽然也属于"坎壈咏怀",就是抒发困顿不得志的情绪,但是并非单纯描写老庄的出世逍遥,或是艳羡神仙的飘逸出尘,而是通过壮志难酬的失意悲伤,体现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就像左思的咏史诗开创"名为咏史,实则伤今"先河一样,郭璞给游仙诗注入了咏怀诗的气息,这才是他被誉为游仙诗鼻祖的真正原因。

郭璞的诗用了很多对仗的诗句,文采富丽为人称赞,将隐士境界、神仙境界及山川风物都写得十分美好。《诗品》评价他的游仙诗"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亦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郭璞,字景纯)。

在写作手法上,他继承了《诗》《骚》的比兴手法,诗中所描写的仙境和仙人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来表达现实或者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思想感情。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诗歌被成为"比体诗",学者朱自清总结说:"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郭璞对"比体诗"的发展影响很大。

可惜郭璞的《游仙诗》并没有全部流传下来。资料记载有共19首或14首等不同说法,只是知道为五言诗,篇幅在10句至16句之间。完整的篇章是10首,其余都是残篇,《昭明文选》收录了七首,后世评价最能代表他艺术特色的是第一首,我们也来读一下。

游仙诗(其一)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

诗歌的头两句的大意思:京城是重义气的游侠居住之地,山林是重节操隐者居住之地。言下之意是说,在重义气的游侠(褒义词)和重节操的隐士眼中,繁华的京城和偏远的山林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后引出后两句,大意是:豪贵之家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到蓬莱仙山归隐。

后面的四句大意是:渴了到水源掬饮清波,饿了登山采食灵芝。灵溪完全可以隐居,何必升天求仙呢?

此处的"灵溪"是对充满灵性美好溪流的统称。名为"灵溪"的三条著名河流,分别在浙江、湖南和湖北。

最后六句用了几个典故:

  • 漆园傲吏指的是庄子。
  • 莱氏有逸妻是用的刘向《列女传》中隐士莱子之妻的故事,说隐士莱子经受不住繁华的诱惑准备到楚国为官,结果妻子不从,莱子受到感化,跟随妻子继续隐居。
  •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都是出自《易经》。"乾为天卦"中有一句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对此的解释是"龙出现在田野,就像贵人出现在民间,如果能遇到就会有利",从这句爻辞中演化出来"龙见"这个词,意思是贵人展示出能力,就像龙出现在田野,往往指帝王。"触藩羝"是出自"大壮"卦的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意思是公羊的角挂在篱笆上,进退两难。

本诗中的这两句中的"进",不是指入仕做官,而是指在"隐逸"上取得成果,"退"才是俗世苦心钻营。

结合上两句"庄子决心遁隐,不愿为官;老莱子的妻子有超逸之志。"这两句的大意是:

只有安心隐逸,才能实现"见龙"那样的成就和自由,如果只知仕进,必然像"羝羊触藩"那样,进退两难。

最后两句用了"伯夷叔齐"退让王位隐逸山林的典故,说自己见到伯夷、叔齐,盘桓之后再拜别而去,完全超乎尘世之外。

普通的游仙诗多是大费笔墨描绘仙人如何仙姿卓约,仙境如何空灵迷蒙,郭璞的整首诗,题目虽是"游仙",但诗中的人物都是隐士,而不是仙人,整个意境介于隐逸与修仙之间,这就是郭璞游仙诗的特点。

当然,郭璞的游仙诗中也有关于"仙人"、"仙境"、"慕仙"、"修仙"的描写,例如《游仙诗》(其三):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飞泉。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诗中描绘了花鸟相映(翡翠鸟、兰苕花)、绿萝飞泉、高山仙士、龟鹤延年等等。还点出了自己结识的三位仙人:赤松子、浮丘公和洪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