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电影“撤档元年”:“打不过就跑”有用吗?业内人士:多少有点“耍赖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电影“撤档元年”:“打不过就跑”有用吗?业内人士:多少有点“耍赖皮”

引用
前瞻网
1.
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240221-121246a5.html

2024年春节档以80.16亿元的票房成绩创下历史新高,但同时也见证了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撤档潮。在8部上映影片中,4部因票房表现不佳而选择撤档,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对电影市场秩序和契约精神的广泛讨论。


图片来源:摄图网

2月18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为期8天的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至2月17日)票房收入达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创历史新高。然而,春节档电影“贫富差距”是相当大的,票房超过20亿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和票房超过10亿的《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组成“两超两强”格局。8部春节档电影中,这4部的票房和排片占比超过90%,而另外4部电影的票房均低于1亿元,从2月14日开始,先后宣布撤档。2024年,也被网友戏称为电影的“撤档元年”。

这4部撤档的电影分别是《我们一起摇太阳》、《黄貔:天降财神猫》、《红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对于撤档的原因,这些电影出品方的声明大多模棱两可。只有《我们一起摇太阳》明确提到:在档期选择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电影撤档现象反映了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大规模撤档对电影市场秩序造成了影响。随着观众口味的多样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制作方需要更加注重作品质量和市场定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此外,电影撤档也可能给影片的口碑和市场表现带来负面影响,影响电影的票房和市场表现。

回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

疫情后电影产量大幅度回弹

2016-2019年,受益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电影生产规模总体呈现波动增长。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国产影片数量大幅下降,仅为301部。2021年,受益于全国疫情的有效管控,行业复苏较快,截至12月底,国产影片数量突破新高,达到740部。

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国电影票房收入457亿元,较2020年恢复较快。

中国观影人次情况

从观影人次的变动情况看,2020年全年观影人次5.49亿人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68.23%,降幅与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对比2019年全国约14亿的人口总量,人均观影次数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显,若以8.48亿的城镇人口计算,人均观影次数为0.65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1.43次。

业内人士认为,撤档或许无法帮助影片扭转局面,尤其是内容本身不那么过硬的作品。片方再次宣发时,就要面对口碑不高的既定事实,观众对卷土再来的营销也会失去新鲜感。何况,在其他档期,也会有新片的加入,竞争同样激烈。因此,对于有一定口碑的电影来说,撤档再战,或许有再出头的可能;但对于口碑并不突出的作品,撤档的意义并不大。而撤档这一通操作,让观众们发现,原来电影市场是如此儿戏,只要票房不符合预期,片方就可以随意撤,多少有点“耍赖皮”的意思。

在电影市场专家蒋勇看来,随意撤档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任性”的行为。蒋勇直言不讳地说,根据电影发行相关的规定,影片在定档前都是跟发行方和影院签订了发行合同的,一般首轮放映密钥时间为一个月,要想延迟放映再申请。临时选择撤档,市场数据会被打乱,春节档票房可能要被重新计算,而且临时改档对后面档期的影片也不公平,这是对市场契约精神的一种损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