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七律创作方法揭秘,助你避免诗词油滑现象,好作品有讲究
白居易的七律创作方法揭秘,助你避免诗词油滑现象,好作品有讲究
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七律创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还蕴含着独特的创作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白居易的三首七律作品,揭示其诗歌特点和创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文学巨匠的作品。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后格变。李二十常自负歌行,近见予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韵语阳秋》: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倾慕如此。而乐天必言微之诗得己格律更进,所谓“每被老元偷格律”是也。然微之《江陵放言》与《送客岭南》诗,乐天皆拟其作,何也?东坡尝效山谷体作“江”字韵诗,山谷谓东坡收敛光芒,入此窘步。余于乐天亦云。
白居易与元稹是一生好友,两人有非常多的作品互赠酬唱的,这是其中比较调侃的一首,写的非常有趣。
首联写诗人把自己的诗送给元稹是什么样的,“有风情”“近正声”是对文字的风格的细节描写。颔联的“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则表达自己的诗很好,元九李二十都佩服,都心服口服而模仿偷师。
一首诗总归有亮眼之句,才能撑起全诗。白居易这首七律前两联有点属于调侃打油风格,但第三联则非常端正而警策。“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足以撑起全诗,摆脱打油调侃的境地。
尾联虽写的比较粗疏,但略带自谦并交代清楚事情缘由,回应首联。这首七律虽然文字比较油滑,但只有很友好的朋友之间才会如此调侃,趣味十足。
《喜闻张十八博士除水部员外郎》
老何殁后吟声绝,虽有郎官不爱诗。
无复篇章传道路,空流风月在曹司。
长嗟博士官犹屈,亦恐骚人道渐衰。
今日闻君除水部,喜于身得省郎时。
《瀛奎律髓》:何逊以诗名,老杜颂之曰:“能诗何水曹。”张籍是除,乐天贺之,五十六字如一直说话,自然条畅。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白体如此。纪昀:此诗便嫌薄弱。虚谷评白诗“似一直说话,自然条畅”,白诗好处在此,病处亦在此。首句称呼杜撰,次句及中二联凡五用虚字装头,未免犯复。且气各亦因之不健,凡七律须有健句撑住。三、四承次句而衍之,殊为支缀。此处自应拍合文昌,乃紧健。
首联写自何逊辞世之后,做水部员外郎的官员都不爱写诗。这句看似与张十八当上水部员外郎没有关系,其实从侧面上对张十八的称赞。言外之意就是又有爱诗的人当水部员外郎了。
第二联是对首联的没有郎官爱诗的进一步细节刻画。如果没有此联的刻画衬托,那么首联会稍显苍白与虚泛无力的。
第三联则是转到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张十八,原来的职位博士配不上他的才华的,也担心再没有爱诗的人来做水部员外郎,恐怕诗道式微。这句是为最后一联做铺垫。幸好今天听说你要来做水部员外郎,郎官的诗人传统得到了延续和发扬,这是大喜事呀。
这首七律非常流畅自然,娓娓道来如在耳边细语。其中原因,《瀛奎律髓汇评》已经细说,就是中间几句在虚字的运用衔接上见手段。但缺陷也进行了说明,就是健句不够,虚字转折衔接的太多,整体文字风格容易浮滑,如流水账。这是我们在写七律时需要注意的。
《舟中晚起》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前解写舟中晚起。佳处在起句自听,三四承写,次句乃别自抽手轻衬七字,此为唐人佳笔。后解写舟中晚起之故。唐人有如此五六,却不是用力语,只为引出“湖上去”三字也。
《唐宋诗醇》:前四句即目之景,皆“退身”“无用”实事也。第六句忽接云“忧国朝廷自有贤”,此岂无意于国,悻倖然漫诿之他人者?既不用,乞身远出,系心不忘,触境生感,不觉冲口而出,既而思之,无可如何,且唯冷吟闲醉而已。命意深厚,直与杜甫同调,非刘禹锡辈轻薄者所及。
这首七律与前两首不同,文字风格就比较端庄严肃。第三联是全诗的脊骨,前二联的描写都是为了此联作铺垫,尾联则是对前面的回应和总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