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肠道健康日:专家详解儿童肠道菌群健康维护指南
世界肠道健康日:专家详解儿童肠道菌群健康维护指南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让我们一起关注儿童肠道菌群健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董芳博士,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儿童肠道菌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其健康。
专家介绍
黄瑛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消化内镜学组组长等多个重要职务。她长期从事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消化内镜诊治、营养支持等工作,并在多个权威期刊发表近30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300余分。
董芳博士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期间均致力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工作。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肠道被誉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抵御外界有害物质入侵的重要任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肠道的重要性,并且关注那个对我们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小世界”——肠道菌群,以及它与我们的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肠道菌群,这个由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还能合成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如维生素和氨基酸。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调节我们的免疫系统,保护我们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害。
然而,儿童和成年人的肠道菌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于生长发育、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儿童的肠道菌群更为简单,多样性较低,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病原体时更加脆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肠道菌群会逐渐成熟,多样性增加,功能也更加完善。
腹泻和便秘是两种常见的肠道问题,它们都与肠道菌群的失衡有关。腹泻时,肠道内的有益菌会减少,有害菌增多,导致消化吸收不良和肠道黏膜受损。而便秘则可能与肠道菌群的紊乱有关,有益菌的减少和潜在致病菌的增加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
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的方法
为了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1. 均衡饮食
均衡的饮食是保持肠道菌群平衡的基础。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为肠道菌群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长期大鱼大肉、高脂高糖饮食,这既不利于肠道菌群平衡,也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2. 调整规律作息
肠道菌群在与人体的长期磨合中,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生物钟”和“食谱”。作息不规律,熬夜通宵,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3. 适量运动
提高免疫能力,除了饮食、作息,还要带小朋友们多晒太阳、多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胃动力,改善便秘等症状。同时,更好地帮助小朋友们提高免疫力,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
4.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防止肠道菌群的失调,减少有害菌的摄入。比如,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吃饭前和如厕后。
5. 适当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当身体摄入足够量时,可以对宿主的健康产生有益影响。益生菌在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恢复上皮屏障功能,调节宿主免疫和代谢,抵御感染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6. 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杀死病原菌,但同时也会破坏有益菌的生存条件,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因此,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对肠道稳态的影响。
7. 必要时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长期腹泻、便秘、腹痛、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或出现便血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听从医生建议,进行相关诊治。
在这个世界肠道健康日,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肠道健康,通过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共同维护这个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小世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的肠道健康加油助力!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