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湿指南:从内湿到外湿的全面调理方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祛湿指南:从内湿到外湿的全面调理方案
引用
红网
1.
https://moment.rednet.cn/content/646945/53/14641535.html
湿邪属外感六淫之一,体内湿气郁滞,停聚局部,导致脾失健运,引发精神不振、头重如裹、四肢沉重等症状。中医认为,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别,虽产生原因不同,但常相互影响。
湿邪产生原因
内湿
饮食不节,诸如嗜食甘甜、过量饮酒、饥饱无常或贪凉饮冷,均易损伤脾胃。脾胃受损,水液运化、代谢和输布功能失常,湿从内生,聚为湿邪,是为内湿。内湿的形成除脾胃因素外,还与肺、肾的功能异常有关。
外湿
长期阴雨、久居湿地,或常冒雨涉水、从事水中作业,以及汗后未及时更换衣物等,皆可能使外界湿气侵袭人体。
中医治湿六法
化湿、利湿、渗湿、燥湿、收湿、胜湿,是中医治湿的常用六种方法。
- ①化湿:常用佩兰、藿香、白豆蔻、炮姜等芳香化秽的药物;
- ②利湿:常用白术、茯苓、茵陈等利尿行水的药物;
- ③渗湿:常用薏苡仁、猪苓、地肤子等促进代谢的药物;
- ④燥湿:常用苍术、厚朴、黄柏、桂枝等温和燥化的药物;
- ⑤收湿:常用如海螵蛸、黄柏等收湿生肌的药物;
- ⑥胜湿:常用防风、白芷等袪风散邪的药物。
湿气重的人分为湿热体质和寒湿体质。湿热患者多伴有皮肤油腻、尿频、尿急、尿黄等表现;寒湿患者多伴有畏寒、腹泻、小便清长等表现。体质不同,治法不一,需辨证治疗。
中医外治祛湿
- 艾灸:寒湿患者可艾灸足三里、关元、命门、中脘等穴位,每天15-20分钟,温阳散寒,祛除湿气;湿热患者可艾灸曲池、合谷、阴陵泉、丰隆等穴位,每天5-8分钟,清热利湿,艾灸时间不宜过长。艾灸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或吹冷风。
- 穴位按摩:寒湿患者可按摩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湿热患者可按摩曲池、合谷、阴陵泉、太冲等穴位。每天每穴位按揉5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
- 足浴:寒湿患者可用生姜(3-5片)、艾叶8g、花椒10g泡脚;湿热患者可用黄柏10g、苦参10g、薏苡仁20g煮水泡脚。水温宜40℃左右,泡15-20分钟,泡脚后及时擦干,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生活调理
- 药膳茶饮:寒湿患者应以温阳化湿为主,服用如生姜红糖茶、陈皮普洱茶等温中散寒、健脾化湿的茶饮。生姜红糖茶:生姜3片、红糖适量,热水冲泡。陈皮普洱茶:陈皮10g、普洱茶适量,热水冲泡。湿热患者应以清热化湿为主,服用如荷叶茶、薏米红豆茶等清热利湿、健脾祛湿的茶饮。荷叶茶:荷叶3g,煮水饮用。薏米红豆茶:薏米10g、红豆10g,煮水饮用。
- 运动:寒湿患者锻炼强度应循序渐进,先从八段锦、太极拳或散步等温和的运动开始,每天坚持15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促进气血运行,驱散寒湿。湿热患者锻炼强度可适当加强,可快走、跑步或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增加排汗,排出体内的湿气和热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中医,由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规划综合处编辑整理。
热门推荐
男人更年期的表现
企业变更名称有什么影响
纪念|他的动画成就,并不是大众记忆中的《猫和老鼠》
雄激素性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枫树的叶子像什么?枫叶的形态特点有哪些?
枫叶为何红了?
合肥十大小吃,你真的尝遍了吗?
劳动法旷工一天扣三天合法吗
从东南亚小虎到旅游大国,泰国的崛起与挑战究竟为何?
劳动合同纠纷申诉流程及处理方法
服务器磁盘响应时间长,该如何优化?
扫码即知药品“前世今生”,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上线
古希腊神话:权力交替的恐惧与挣扎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的兴衰历程
MFLAC免费转MP3全攻略:四种方法轻松实现
可怕!“网红”带货的减肥“神药”,竟是毒药……
剧烈运动后一直咳嗽是怎么回事
幼猫到家后,你做对了这几步吗?资深铲屎官的独家秘籍大公开!
2024年 贵阳观山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
蚯蚓钓鱼全攻略:7种挂钩技巧+3大禁忌,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个人所得税新政策解读:为什么对自由职业者特别重要?
借贷纠纷案件:从举证到执行全流程指南
世界上10大未解之谜 探索人类至今未解的难题
健康饮食:打造家庭营养早餐计划
如何判断八字是否符合合婚命理
汽车安全气囊的种类、工作原理和应用
女生痛经到底有多疼?这些缓解疼痛的方式要知道
探寻“安澜”一词的深邃含义
补中益气丸的使用禁忌有哪些?
水草没根能活吗?揭开水草栽种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