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幼儿园环境创设:回归儿童立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幼儿园环境创设:回归儿童立场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5410236_121124030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存在教师中心倾向,忽视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户外环境、室内公共环境、班级环境和心理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师中心倾向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回归儿童立场的环境创设理念。

教师中心倾向的表现

户外环境创设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户外环境是儿童最喜欢的空间,在那里,儿童可以大声喊叫、尽情奔跑、自由玩耍、自主选择,不必时时处处受教师的控制。然而,当前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户外活动区域设计结构化:教师为了实现自己设定的户外活动目标,用成人的逻辑进行户外活动区域的类型选择与空间安排,缺少基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儿童活动需要的弹性思维。

  2. 户外活动材料投放定点化:教师通常只在规定的活动区域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儿童无法进行活动区域的自由选择和联通,也不能进行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和组合。

  3. 户外环境设计创意的景观化:户外环境设计的创意主要是追求景观效应、审美效果,而不是支持儿童自主探索及深度学习。

  4. 户外绿色植物的种植存在观赏化倾向:庭院中种植花草树木主要是为了绿化达标、产生观赏效应,而不是为了丰富儿童的物种认知、开展生命教育、生成课程资源。

  5. 对户外种植园的观察“惰性化”:户外种植园只是儿童偶尔观察、探索的对象,并未成为儿童获得场地规划、科学种植、生命成长等诸多经验的来源。

室内公共环境创设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公共环境是培养儿童责任心、有担当等公共生活品质的重要空间。然而,当前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 门厅设计中的展示优先取向:门厅成了幼儿园历史及园所文化的大展厅,而其作为儿童每天到达与离开的转换空间所应该具备的安全感、归属感的本体论意义被忽视。

  2. 走廊悬挂物的成人化视野:走廊中的装饰物或主题活动长廊大多按成人的身高来布置,未能考虑儿童身高,不能满足儿童阅读与探索的需要。

  3. 专用活动室空间布局中的管理者本位:美术室、建构室、绘本馆等专用活动室在空间规划上大多采取开放的、一览无余的、便于教师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很难满足不同年龄儿童展开游戏与探索时对互动性、私密性的需要。

班级环境创设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班级环境是儿童在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理应充满儿童气息。然而,当前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教师中心倾向:

  1. 班级公约中的禁止倾向:班级公约在措辞上更多地体现教师视角、管理者本位、控制取向及禁止方式,而非采用引导、激励的方式。

  2. 环境装饰中的文字偏好:班级环境中采用更多的是适合成人阅读的文字,而非适合儿童阅读的图像、照片及符号。

  3. 区域分割中的固定化设置:班级中的各个活动区独立设置,不连通,布局固定化,不流动。

  4. 主题墙设计中的教学化逻辑:将班级的主题墙设置在不考虑儿童身高特点的固定空间,且采用成人的教学逻辑展开,缺少基于儿童立场的互动性设计。

心理环境创设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心理环境是教师与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中通过相互交往共同营造的人际氛围。当前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中存在的教师中心倾向具体表现在:

  1. 强调成人权威:教师充当裁判、奖励者、立法者的角色,不给儿童更多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

  2. 主张服从规则:要求儿童无条件服从教师制定的各种规则。

  3. 对儿童缺少情感回应:教师较多关注儿童认知、交往能力上的困难,对儿童的情感性需求反应冷淡,疏导不足。

  4. 制造压力性情境:教师有时会运用集体的力量迫使有个性化需要的儿童认同集体的需要。

回归儿童立场的环境创设

从现实性与可行性两个方面来看,回归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表现为两种状态:

  1. “儿童视角”:教师尝试站在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视角,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

  2. “儿童的视角”:儿童在教师的支持下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审美、自己的逻辑来创设幼儿园环境。

“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是儿童与同伴、教师相遇相伴的亲密性生活空间,是儿童积极探索世界、展开交往的游戏空间,也是教师基于儿童的生活事件、游戏探索等形成的多元化课程资源。

  1. 幼儿园环境是亲密性生活空间
  • 温暖的同伴关系:幼儿园需要营造一种包容、温暖、自由、自主的氛围,设置更多的私密角落、互动区域、玩创空间。

  • 和谐的师幼关系:和谐的师幼关系有赖于教师对幼儿的信任与包容、幼儿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有弹性的生活作息制度。

  1. 幼儿园环境是探索性游戏场所
  • 保持环境的原生态:幼儿园不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过度加工的精致环境,要尽可能保持环境的自然生态。

  • 保持环境的未完成性:幼儿园的环境应让幼儿自己去不断丰富,使环境变得灵动、丰富,充满“儿童性”。

  1. 幼儿园环境是多元化课程资源
  • 幼儿园环境是课程创生的来源:当幼儿园环境具有更多的探索性和留白时,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便会催生出更多的微型主题。

  • 幼儿园环境是课程实施的载体:不论是主题课程还是微型项目课程,环境都是重要的课程实施载体。

  • 幼儿园环境是课程实施的结果:幼儿园环境不仅是课程创生的来源,也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更是课程实施的结果。

“儿童的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儿童的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强调不论年龄大小,儿童有权利对自己生活、游戏、学习的空间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自主设计、决策。这意味着教师要积极邀请儿童参与环境的创设过程,减少单纯利用儿童的作品进行环境布置的做法。

一个基于儿童立场、邀请儿童共同参与、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环境,会由内而外地表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环境创设中的每一步既有教师的预设,也尊重儿童的声音,且教师更多地以儿童的需要为需要、以儿童的关切为关切、以儿童的兴致为兴致,充分陪伴儿童、支持儿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