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肺结节的“良”与“恶”,专家这样说……
怎么区分肺结节的“良”与“恶”,专家这样说……
随着体检中胸部CT筛查的普及,肺部结节的发现越来越频繁。但并不是所有的结节都是恶性的,那么如何判定肺部结节的良恶性就成了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黄桂春为大家详细解答了关于肺结节的诸多疑问。
什么是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的定义一般是从影像学角度考虑的,常规筛查为胸部低剂量CT。肺部结节是临床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而大于3cm的常称为肺部肿块。
目前建议伴有危险因素的健康人需要定期进行CT筛查肺部结节,这些因素包括:
- 年龄≥40岁
- 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15年
-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肺部结节的分类
从数量上说,肺部结节分为孤立性结节和多发性结节,孤立性结节即只有单个病灶,而多发性结节有2个及以上的病灶。
而按照结节大小来区分的话,肺部结节则可以分为微小结节(直径<5mm)和小结节(直径为5~10mm)。
临床上肺部结节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密度,可包括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这些分类指标均是判断肺部结节性质的重要参数。
怎样区分肺部结节的“良”与“恶”?
其实肺部结节良恶性判断除了可以到有经验的门诊医生处咨询外,现在有很多人工智能手段可供患者和医生使用,比较常用的如梅奥预测模型和布鲁克大学模型,只要输入一些参数就可以得出你想要的结果。
怎么处理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的临床处理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于≤8 mm的肺部结节主要以随访为主,根据是否有肺癌危险因素采取不同随访频率,而对于8~30 mm的肺部结节,还是建议以手术为主的临床干预方案。随访期间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通常提示为恶性,需考虑手术干预。
但对于多发性肺部结节而言,评估中发现有1个占主导地位的结节和(或)多个小结节者,建议单独评估每个结节。
对于多发性纯磨玻璃结节,又没有特别突出的病灶,推荐首次检查后3个月再行CT随访;如无变化,其后至少3年内每年1次CT随访,其后也应长期随访,但间隔期可以适当放宽;如果发现病灶变化,应调整随访周期;如果结节增多、增大、密度增加,应缩短随访周期,或通过评估病灶部位、大小和肺功能情况,选择性局部切除变化明显的病灶;如果结节减少、变淡或吸收则延长随访周期或终止随访。
本文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黄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