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暗示美国经济衰退的六大指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暗示美国经济衰退的六大指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3920636087/284985759

美国经济衰退的预警信号正在不断累积。从费城联储衰退机率到联邦基金利率,多个关键经济指标都指向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结论:美国经济可能即将陷入衰退。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指标的历史表现和当前状况,探讨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在文章《抹开迷雾看本质第二章--美国衰退,虽晚必至》中我们阐述了美国经济将逐步放缓并趋于衰退的逻辑推演。本篇文章我们则从历史上准确度较高的指标入手,来窥探美国经济接下来的情况。

一系列指标暗示美国经济可能即将陷入衰退,这些指标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准确率。为了检测这些指标对预测经济衰退的准确度,我们在这里引入两个医学领域的词汇。“敏感度”和“特异性”。

敏感度指的是每次衰退时,这个指标是否成功识别出来。例如A指标在8次衰退中只报警了6次,那么A指标的敏感度就是6/8 = 75%。敏感度衡量的是该指标识别衰退的敏感程度,百分之多少的概率能成功识别出来。

特异性则是指该指标发出的所有报警中,有多少次真的发生了衰退。例如A指标报警了12次,其中只有6次发生了衰退。那么特异性就是50%。接下来我们根据这些指标的历史表现来检测下它们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多少。

费城联储衰退机率--未来1季度

历史上每当该指标超过40,美国经济必出现衰退。从1970年至今,这一指标从未失效过。如上图,竖条阴影部分表示衰退,虚横线表示该指标40的水平线。

  • 敏感度:100%
  • 从1967年至今,美国共经历了8次衰退,每次衰退该指标均出现大幅跳升并突破40。因此该指标的敏感度为100%
  • 特异性:100%
  • 从1967年至今,该指标共发出8次警告且每次警告均出现衰退。因此该指标的特异性也为100%
  • 当前情况:暗示衰退概率100%
  • 当前该指标在一段时间维持在40以上后,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大幅下降。但因该指标特异性高达100%,暗示衰退的概率依然很高。事实上1975年、1980年该指标也同样在超过40后大幅下降,之后又大幅反弹并迎来了衰退。

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

如上图,蓝色线表示芝加哥联储全国活动指数,竖条阴影部分表示衰退。如果该指数出现趋势性的下跌,美国经济将在随后出现衰退。尤其是当该指数趋势性跌破0后,衰退的确定性会更高。

  • 敏感度:100%
  • 从1967年至今,每次衰退该指数都会出现趋势性下降。敏感度为100%
  • 特异性:80%
  • 从1967年至今,该指标出现过10次趋势性下降(报警10次),其中8次出现衰退。特异性为80%。1985年(红色箭头)和1995年(黄色箭头)是两次例外。其中1995年因该指数下跌时间太短,是否构成下跌趋势存在争议。如果拉长些看,我们可以将其趋势看作箱体震荡(深蓝色箭头)
  • 当前情况:暗示衰退概率 > 80%
  • 当前该指数出现非常明显的趋势性下跌并长期处于0以下,从该指数目前的状态看,衰退概率应高于其特异性,即 >80%。

咨商会领先指标(LEI)

如上图,黄色线表示咨商会领先指标LEI,竖条阴影部分表示衰退

该指数的规律也非常明显。当该指数出现趋势性下降时,美国经济将在随后出现衰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趋势性下降”需具备在一段时间内下降一定幅度。上图(褐色圆圈部分)因为下跌时间过短、幅度过小,不应算作该指标发出的警报。

  • 敏感度:88.88%
  • 1960年至今,美国经济共发生过9次衰退,其中8次该指标发出了警报。因此该指标的敏感度为88.88%。
  • 特异性:88.88%
  • 1960年至今,该指标共发出了9次警报,其中8次发生了衰退。因此该指标的特异性为88.88%。(1965年是例外--红圈部分)
  • 当前情况:暗示衰退概率为88.88%
  • 当前LEI出现自2008年以来最长的趋势性下跌。暗示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应在88.88%

联邦基金利率

历史上来看,几乎每轮联邦基金利率的趋势性上升都会引发经济衰退。

如上图,蓝色线表示联邦基金利率,竖条阴影部分表示衰退。

  • 敏感性:100%
  • 1955年至今,美国共发生过10次衰退。其中10次都存在联邦基金利率的大幅上升。因此该指数的敏感性为100%
  • 特异性:76.9%
  • 1955年至今,联邦基金利率有13次大幅上升,其中10次出现了经济衰退。因此该指数的特异性为76.9%。1965年、1985年、1995年是特例。其中1985年的大幅加息是建立在之前更大幅度降息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太具备参考性。1995年则是正值计算机革命的全面爆发期,加息对经济的紧缩作用被工业革命释放的强大动能所抵消了。如果不考虑这两次情况,该指标的特异性能达到91%。
  • 当前情况:暗示衰退概率>76.9%
  • 美联储本轮加息速度和幅度(图中蓝色框部分)均达到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大程度。保守估计,该指标按时的衰退的概率应大于该指标的特异性,即76.9%

收益率曲线倒挂

如上图所示,红线表示10年期收益率与3个月收益率的差。该线小于0表示收益率曲线倒挂。竖条阴影部分表示衰退。

  • 敏感度:
  • 自1962年至今,美国共出现8次衰退,每次收益率曲线均出现了倒挂。因此该指标的敏感度为100%
  • 特异性:
  • 自1962年至今,收益率曲线倒挂过9次,其中8次出现了衰退(1965年除外)。因此该指标的特异性为88.88%
  • 当前情况:
  • 当前收益率曲线出现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幅度的倒挂(上图蓝色框部分)。倒挂时长更是突破了历史记录。该指标暗示的衰退概率可能高于其特异性88.88%

职位空缺率

职位空缺率是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指标。通常在一轮经济周期内,随着经济从复苏到繁荣,市场中的新增岗位会逐渐增加从而推动职位空缺率的上升。当职位空缺率到达顶峰并开始趋势性下行时,通常预示着经济即将衰退。

如上图所示,黑色线表示职位空缺率,竖条阴影部分表示衰退。当职位空缺率触顶并开始趋势性下降时,不久后将迎来衰退。

图中桔黄色框显示的是职位空缺率小幅下降,但之后并非发生衰退。这可能是因为下降的幅度太小且太短,并非趋势性的下降。因此橘色方框内的两次不应视为指标失效。

  • 敏感度:100%
  • 从1950年至今,美国经济共发生过11次衰退,其中11次职位空缺率都出现了触顶后趋势性下降。因此该指标的敏感度为100%
  • 特异性:91.66%
  • 1950年至今,该指标发出12次警报(职位空缺率触顶后趋势性下降),其中11次出现了衰退。(1965年除外)因此该指标的特异性为91.66%。
  • 当前情况:暗示衰退概率 >91.66%
  • 当前该指标出现历史上最大的趋势性下跌(上图蓝色框部分),其暗示经济衰退的概率可能高于其特异性91.66%

上面6个指标暗示美国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概率依然很高。然而我们在上面的分析中不难发现,1965年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段。4个指标(联邦基金利率、咨商会领先指标LEI、收益率曲线、职位空缺率)均在这个时间段发出了衰退警报,但最终衰退却没有到来。为什么4个指标的预警都失效了?本轮这些指标的衰退预警也会失效吗?

为什么1964-1966年这么特殊?

深入这个时间段进行研究会发现,那时跟现在有诸多相似的地方。这些相似性也解释了为何当前的美国经济如此强劲。然而现在和那时又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使本轮美国经济难逃衰退的结局。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下,那时和现在的相似处和差异性。

相似处:

  • 积极的财政政策
  • 1964-1966年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大基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和那时类似,2020-2024的拜登政府则是通过大基建和直接发钱的方式刺激经济。
  • 劳动力供给的大幅增加
  • 1954-1966年期间,美国婴儿潮一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使得劳动供给大幅上升,经济也因此而繁荣。这原本和今天美国的老龄化情况刚好相反,但拜登大量引入非法移民的做法使情况发生了逆转。非农家庭调查的移民就业人口大幅增加,近期还有加速向上的趋势(如下如蓝线所示),这使得原本短缺的劳动力迅速得到补充,使美国原本应疲软的经济更具韧性。
  • 我们在文章《抹开迷雾看本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曾经阐述过,当前美国经济因老龄化、逆全球化等因素已由需求驱动型转为供给驱动型。大量引入非法移民无疑是为美国经济又续命了一波,短期的美国经济可能会保持强劲。
  • 美联储独立性受到威胁
  • 1965年时的美联储主席马丁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压力。后者强烈要求前者停止加息来促进经济。毫无疑问当前的鲍威尔在大选之年也将受到类似的压力。

差异性:

实际上1964-1966年和今天的经济环境相比,差异性要远大于相似性。

  • 大经济周期(工业革命周期)阶段不同
  • 我们在文章《AI革命真的来了吗》系列文章中曾阐述过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1876-1925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但因一战和二战使得原本第二阶段的爆发期被延迟了,直到战后的1950-1970年,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吹风机、烤箱等等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创新性产品才开始在美国家庭中大量普及。这带来了需求的暴涨和经济的极大繁荣。
  • 反观今日,正如我们在文章《AI革命真的来了吗--下篇》所指出的,AI革命尚处于第一阶段的极早期,离爆发期尚远,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相较而言要有限的多。
  • 战后繁荣
  • 1964-1966年间另一个独特的地方是所谓的”战后繁荣”。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充沛的军工工业转为民用,使美国的民用工业产出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欧洲和亚洲的战后重建使得海外需求暴增,这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的出口,使美国获得巨大的贸易顺差(如下图,蓝色线为美国贸易净额)
  • 产能充沛(军转民) + 外需强劲(欧亚重建) = 出口暴涨 = 经济繁荣
  • 今天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美国陷入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如下图所示
  • 冷战、越战的影响
  • 受越战以及冷战的影响,美国的战争支出大幅增加,从而带动国内支出增加,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 经济差异巨大
  • 那段时期美国经济极其强劲,实际GDP长期保持在7%以上(如下图蓝线所示),而通货膨胀却非常温和。CPI同比大多数时候在1%左右,1966年达到最高点3.79%(如下图红线所示)
  • 对比现在而言,当时的经济要强劲的多,通胀却要低的多。当时的加息是为了控制经济过热,而本轮加息则是实打实的为了控制通胀。因为经济过于强劲,这为加息所带来的经济下行提供了缓冲。在加息周期结束后,实际GDP从8.5%↓至1967年Q2的2.6%。经济大幅放缓,但最终避免了衰退。
  • 加息幅度和速度
  • 加息的速度和幅度是另一个主要区别。如下图所示,蓝线表示联邦基金利率,两个绿色框分别表示1964-1966年和本轮加息。可以看得出本轮加息的速度和幅度远高于1964-1966年,这为经济带来了大得多的下行压力。
  • 从1964年11月的3.52%,加息至1966年11月的5.76%,用时整整两年,却仅加息224个基点。而本轮从2022年2月加息至2023年8月,历时1年半,却加息了超过525个基点。
  • 政府债务水平
  • 政府的债务水平是另一个巨大的差异。1964-1966年,政府债务水平大幅低于当前水平。如下图黄线所示,当时的债务/GDP大约在30%,而当前已达121%。当时的政府可以靠不断的财政刺激来避免经济陷入衰退,而当前的美国政府受限于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和日益尖锐的党政,很难长期保持财政刺激。

总结:

总结一下,我们寻找了6个历史上对衰退预测较准的指标并检测了他们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这6个指标均暗示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我们发现1965年很特殊,这一年中4个指标都发出了错误的衰退警报。深入研究后我们知道一系列原因使1964-1966免于衰退,这些原因包括技术1. 革命的爆发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2. 劳动力供给大幅增加(婴儿潮)、3. 战后繁荣导致美国贸易净额大增(欧亚需求大增、本土供给军转民--供给大增)、4. 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基建+减税)、5. 战争开支带动总支出(越战、冷战)等。

虽然今天和那时一样有积极的财政政策、劳动力供给大幅增加(非法移民),但差异远大于相似处。那个时期的经济要比现在强劲的多(长期7%以上,现在仅3%),通胀要低得多(长期1%,现在为3%以上)、财政压力也比现在小的多、加息幅度和速度同样比现在温和得多。除此外,那个时期还有独特的工业革命爆发期、战后繁荣的加持,整体而言经济比今天有韧性得多。

因此当前的美国经济大概率无法复制1965年的”例外情况”。经济大概率仍将陷入衰退。

在这里需要强调下,本篇文章仅从指标维度出发,衡量衰退的概率,而不涉及任何的逻辑推演。关于美国经济的逻辑推演,请参照《抹开迷雾看本质第二章--美国衰退,虽晚必至》以及即将发布的新文章《美国经济的救星---非法移民》。敬请期待。

本文原文来自雪球App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