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治理2025:新困境与新应对报告-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全球金融治理2025:新困境与新应对报告-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全球金融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G20机制的困境到金融武器化的风险,从货币虚拟化到债务天量化的威胁,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中国凭借其独特的金融优势,正在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
全球金融治理陷入多重困境
G20机制因危机应对的机会主义与协议缺乏约束,在疫情和地缘政治冲击下,成员国分歧加剧,行动协调困难,出现权力分散与空心化,如俄罗斯领导人缺席峰会、部分议题立场难统一等,严重削弱其治理效能。
国家金融化趋势蔓延,美欧金融自由化致产业空心、贫富分化与金融泡沫,如美国量宽加息政策扰乱全球经济,加剧金融动荡,而全球金融治理对此缺乏有效应对机制。
金融武器化在俄乌冲突中凸显,西方制裁破坏金融信任根基,引发全球金融公共品供需萎缩与体系碎片化,资产“去美元化”趋势渐显,金融规则信任重建艰难。
货币虚拟化进程中,数字货币快速发展与监管滞后矛盾突出,私人数字货币去中心化挑战主权国家治理,全球在数字货币收益风险、法律地位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监管难度剧增。
债务天量化使全球债务总额飙升,发达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各异,国际金融机构监测难阻债务危机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如临“堰塞湖”,危机一触即发。
中国金融优势显著
在理念上,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秉持共赢理念,于金融危机中稳健应对,稳定全球市场预期,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升话语权,如倡导 IMF 改革、发起亚投行等。
制度层面,党领导金融工作保障政策连贯稳定,有效防范国家金融化风险,通过宏观审慎监管与风险防控举措,确保金融市场平稳。
外交方面,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金融外交,反对金融制裁政治化,借“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亚投行作用彰显。
技术监管上,率先布局数字货币研发,平衡创新与监管,数字人民币交易增长强劲,同时严控加密货币风险,营造稳健金融环境。
风险防控中,坚守底线思维,多策并举防范化解金融危机与隐性债务风险,积累宝贵经验。
未来展望:建设金融强国
未来,中国建设金融强国需多管齐下。贯彻中央全会精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监管协调,走特色金融强国路。稳步扩大金融开放,兼顾稳健与进取,优化准入规则,创新监管,防范风险,提升人民币市场地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增强储备投资功能,依国际形势优化货币体系。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深化改革、强化监管、防控风险,推动金融与实体协同发展,增强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