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华大 “六时研茶 2.0” 以非遗为笔,绘就全球文化新画卷
跨越山海,华大 “六时研茶 2.0” 以非遗为笔,绘就全球文化新画卷
在全球化浪潮奔涌、文化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华侨大学“六时研茶 2.0”海外实践项目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非遗文化传播的热潮,更为华文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描绘出一幅文化交流与教育共进的崭新画卷。
“六时研茶2.0”项目汇聚了来自中国香港、西班牙、意大利、博茨瓦纳、朝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名优秀学子。他们带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对世界文化交流的热忱,相聚在华侨大学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土地上,共同开启这场意义非凡的非遗文化传播之旅。
项目团队深入研究非遗文化,力求精准还原传统文化精髓,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制的非遗绘本。绘本以精美的插画和简洁易懂的文字,向海外华侨、港澳学生以及国际社群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
图1 香港高中宣传 图2 自制非遗绘本
众多国际友人参与其中,被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进一步了解的愿望,这为华文教育在国际上的推广营造了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六时研茶 2.0” 项目不仅仅专注于文化传播,还紧密结合当下华文教育与侨企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与侨企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调研中发现,归国侨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需要专业能力过硬、国际视野开阔、市场情况了解的高质量人才,顺应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为契合归国侨企人才需要,应立足国际视野,通过产学研协同机制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搭建跨境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技能升级,采取多方面手段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完善。
图3 与侨企工作人员交流
如今,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侨企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熟悉中华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这与华文教育培养符合时代要求、构建文化联结、促进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目标不谋而合。项目调研成果为华侨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出更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图 5与意大利当地学校交流
同时,团队对华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非遗文化在海外的教育推广制定精准策略。如在意大利,华文教育呈现出双向文化交流、数字化与本土化并进、产教协同赋能的趋势,项目团队便探索如何将非遗茶文化融入 “中文 + 职业教育” 体系,增强中文学习者的职业竞争力;在西班牙,华文教育构建 “传统文化 + 科技创新” 双轨课程体系,项目团队则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非遗文化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博茨瓦纳,华文教育以双语教学和文化融合为特色,通过 “中文 + 职业技能” 模式助力本地青年对接中资合作机遇,项目团队着力研究怎样在这一模式下深化非遗文化教育,促进人文互通与包容发展。
“六时研茶 2.0” 实践活动的开展,让非遗文化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播撒下文化交流与理解的种子。未来,该项目将持续探索非遗文化传播与华文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助力华文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