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蛰:春雷乍动,万物生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蛰:春雷乍动,万物生长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71404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春雷乍动,气温回升,雨水增多,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而萌发生长,四处一派融融春意。

春雨早雷

【唐】张说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春风吹拂,夹杂丝丝春雨,吹绿枯黄的柳树,点醒素洁的梅花。繁茂树影掩映书房,云烟氤氲笼罩书案。河里的鱼还未跃出水面,江边冬眠的动物已被雷声惊动,在夜梦中被雷声惊醒,华丽的屏风显现在还未大亮的曙光中。于此自斟自饮,在春雨春雷声中自得其乐。

循着自然时令与诗意,传统节气与音乐之联系徐徐展开。

器之韵

【唢呐】

唢呐,中国传统双簧木管乐器,其历史悠久、技巧丰富、表现力强。音色开朗豪放,高亢雄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过去多在民间的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改良,已发展为传统唢呐与加键唢呐,在丰富演奏技巧,提高表现力的同时,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用于民族管弦乐团以及交响乐团合奏。

唢呐协奏曲《一枝花》

作曲:上音作曲指挥系教授沈葉
演奏:上音民乐系青年教师刘雯雯

“《一枝花》不仅是唢呐名曲,它的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白行简的唐传奇,关汉卿的元散曲......我想创作的《一枝花》,糅合中原西域和西方声响,咏叹人间炽烈的爱情和信念。”

——作曲家沈葉

唐代至今,白行简、关汉卿、任同祥……许多艺术家把“一枝花”这个名字,比拟为一种平凡、微小但生机勃勃,饱满浓烈的生命力和爱。作曲家沈葉有感于一枝花中流传久远的精神,也写下这一曲唢呐与管弦乐队的协奏,人的幽默和笑声,成为他的灵感。在2023年“上海当代音乐节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中,上音民乐系青年教师刘雯雯与俞潞执棒的宁波交响乐团共同演绎作曲家沈葉的这首唢呐协奏曲《一枝花》。《一枝花》全曲只用一支高音唢呐与整个交响乐团对抗,代表个体生命与大千世界的互动和关联,最终传达出生命有限,而创造力无限的主题。

气之韵

惊雷唤生机,磐石谱春语。《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所以惊蛰养生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上音学生高晗昱作品《惊蛰》,通过中国民乐融合管弦乐,同时加入电子乐器、音效、唢呐的吞音、吐音、花舌、模仿鸟鸣等演奏技法,描绘出蛰伏久矣,雷响,万物生机跃动的惊蛰时节画卷,愿以音乐满载春日生机,邀君共赏众卉新。

惊蛰百虫鸣,畅游春风里
愿君亦如春日万物
朝气蓬勃,焕然一新

二十四节气犹如大自然的诗篇,每个节气都是一首独特的音乐作品,表达着大地的情感。春的轻快与生机,夏的炽热与激情,秋的柔和与宁静,冬的寒冷与静谧。节气与民族器乐的交融,犹如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交汇,用音乐的语言诉说着大自然的美妙与变化。四季韵律,万物调和,将节气之美与音乐的力量相结合,便让自然美好汇入,身心舒展平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