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治疗 摆脱尿失禁困扰
正视治疗 摆脱尿失禁困扰
尿失禁是儿童和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其中儿童和女性的尿失禁发生率均在20%左右,而产后女性的尿失禁发生率更是高达40%。然而,只有20%的患者会主动就医。为了提高公众对尿失禁的认识,台北慈济医院联合多家机构举办"妈妈宝宝干爽特攻队"卫教讲座,呼吁重视尿失禁的早期治疗。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尿床的经历,多数家长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痊愈,因此忽视了尿床及早治疗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儿童尿失禁的就醫率不到20%。如果孩子持续尿床却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尿失禁问题延续到成年,并引发长期的自卑感、焦虑、被霸凌等心理压力及人际困境。
儿童尿失禁最常见的表现是夜間遺尿症,根据国外研究显示,尿床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一个孩子尿床,另一个孩子尿床的概率为17%;如果父母一方有尿床史,孩子尿床的概率为44%;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尿床史,孩子尿床的概率高达77%。台北慈济医院小儿泌尿专家杨绪棣副院长指出,夜間多尿、膀胱过小以及大脑觉醒中枢不敏感是造成尿床的三大原因。通常会先请家长记录小便日记,通过观察孩子的喝水量、喝水时间、排尿量、排尿时间来评估小便制造量和膀胱功能是否正常,然后根据情况安排进一步检查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女性尿失禁,各个年龄段的发生率约为20%,产后女性的发生率更是高达40%。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泌尿道感染的情况,约有70%-80%的患者可以通过产后减重和凯格尔运动等骨盆肌肉康复训练得到改善。其他保守治疗方法如磁波椅刺激骨盆肌肉、阴道雷射等也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经过半年以上保守治疗仍存在严重尿失禁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
以8岁的吴小弟为例,他在大班时仍需每天使用尿布。由于哥哥也在接受尿床治疗,吴妈妈带他到台北慈济医院就诊。杨绪棣副院长诊断吴小弟的尿床是由"膀胱过小"和"大脑觉醒中枢不敏感"引起。经过药物治疗和作息调整后,吴小弟的尿床状况明显改善。
33岁的张小姐从小就有夜间尿床的问题,成年后被诊断出成人型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分娩后还会在跑步、咳嗽和打喷嚏时漏尿。这个困扰了她30多年的问题,直到最近才在台北慈济医院得到治疗。服药一周后,她的症状就得到了改善。张小姐表示,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鼓励同样受尿失禁困扰的人勇于就医,提高生活质量。
"尿床是可以治疗的,早期找到原因就能让孩子拥有完整的童年。"杨绪棣副院长强调,儿童尿失禁的黄金治疗期是6岁,6岁前可以持续观察,若状况没有改善,6岁后就要积极治疗,每年约有50%以上的患者可以康复;反之,若不进行治疗,约有15%的患者会自然痊愈,而到高年级仍持续尿床的机率为1-2%,因此若孩子仍有尿床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台北慈济医院于5月10日举办"妈妈宝宝干爽特攻队"活动记者会,呼吁民众重视妇⼥及儿童尿失禁早期就医治疗的重要。
杨绪棣副院长介绍妇⼥及儿童尿失禁对生活品质及身心的影响。
赵梓辰医师介绍妇⼥尿失禁常⾒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