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科普】老忘事儿,记忆力衰退是不是认知障碍疾病?
【青医科普】老忘事儿,记忆力衰退是不是认知障碍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障碍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区分正常的记忆力减退和认知障碍疾病?当发现记忆力下降时,应该怎么办?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并介绍认知障碍疾病的评估方法。
当我们担心自己或家属可能患有认知障碍疾病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当自己或者家属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减退时,部分人会担心是否患了阿尔茨海默病,部分人会认为是年龄增加引起,属于正常衰老。认知障碍疾病所致记忆力较快衰退与年龄增加引起的忘事完全不同,具体症状区别为以下:
年龄增加引起的忘事:
- 只忘记经历过事情的一部分,如暂时忘记一些重要约会,一经提醒可能想起;
- 能够意识到自己忘事;
- 不会出现记忆力急速衰退情况(不会恶化);
- 症状轻,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认知障碍疾病引起的忘事:
- 忘记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想不起来关键的信息,即便提醒也想不起来,意识不到自己忘事;
- 以年为单位记忆力衰退程度越来越深(不断恶化),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
此外,一些因素与记忆短时下降相关,如熬夜、精神紧张、情绪焦虑、低落、劳累过度等,在恢复充足睡眠、休息、情绪好转、脱离压力状态后记忆力可逐渐好转。
在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后,若记忆力等认知功能没有改善或逐渐加重,需及时到当地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老年科就诊,部分医疗单位还设有记忆障碍或认知障碍专病门诊。有部分认知障碍患者以精神行为异常为突出表现,也可于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认知障碍疾病的评估有哪些项目?
认知障碍疾病需经专业医生评估和诊治!
病史询问和查体:
医生首先会询问病情,患者有时不能很好描述病情,共同生活的家属应在就诊前尽量仔细回忆好患者的异常之处,家属可以陪同就诊。经过医生初步评估可以明确疾病起病缓急、发展速度等特点。
神经心理评估:
医生会使用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精神状态,可以明确哪些认知功能方面受损,损害的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是否需他人辅助或依赖他人照顾;是否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是否合并精神异常。通过该项评估有助于医生判断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为后续随访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基线参考。该项目比较耗时,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
血液检查:
医生会建议一些血液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叶酸、梅毒、血氨等,有助于筛查认知障碍的可治性病因。
影像检查:
医生还会建议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评估脑结构和萎缩情况,是否有缺血或出血损害、颅内特殊感染、肿瘤、脑积水表现。当核磁共振检查有禁忌时,可行头颅CT检查。有助于筛查脑积水、脑肿瘤、卒中等认知障碍的可治性病因,推断可能的变性疾病病因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在常规评估后,医生还会建议评估哪些项目?
脑脊液检查:
该检查是通过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以排查一些可治性认知障碍原因,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综合症、病毒性脑炎等。此外,当怀疑阿尔茨海默病并需要明确诊断时,可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特定生物标记物检测,该标记物远早于临床症状出现,且早于核磁共振提示的脑结构萎缩,是目前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但该项目有一定创伤性,需住院完成,部分患者不易接受。
PET-CT检查:
当怀疑阿尔茨海默病并需明确诊断时,可通过Aβ-PET、tau-PET检查明确脑内Aβ、tau沉积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该项目无创,且可早期明确诊断。但该项目价格昂贵,未纳入医保,且有能力检查的医院不多,部分患者担心有少许辐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基因检测:
对于有认知障碍家族史,早发型(60岁前发病)或特定类型(亨廷顿病)的认知障碍患者,可考虑完善基因检测,如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EN1)、早老素2(PSEN2)基因等。
下期将为大家介绍认知障碍患者如何治疗和预防,敬请期待~
本文原文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