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无锡+6!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无锡+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这些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技艺和智慧,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其中无锡有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上榜。
泥塑(惠山泥人):柳成荫
柳成荫全面继承了惠山泥人“粗货”的技法,并在此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50年来创作作品1500余件,致力于传统惠山泥人技法开发新产品,近几年创作的“青花泥人”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青睐。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其继承了传统惠山泥人手法,擅长手捏戏文人物,同时对现代人物的刻画也有深入研究,在民间装饰彩塑方面形成独特风格,并出版了《工艺人物变形》等著作。其作品活泼灵巧、线条优美、神情细腻,已创作1500余件作品,其中多件被海内外博物馆珍藏,2019年中国美术馆一次性收藏了《李逵》《关公》等15件(套)作品。
锡剧:黄静慧
黄静慧曾在上海音乐学院随全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专修“民族发声法”,把科学的民族发声法运用到地方戏曲(锡剧)女声声腔之中,结合“梅派”唱腔之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锡剧女腔发声方法,经历三十余年的舞台实践和探索,在声腔艺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创新了新时代锡剧旦角声腔体系,被“东方戏剧皇后”杜近芳先生亲笔题为“梅派黄韵”。
黄静慧是当代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新时代锡剧界领军人物,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上海白玉兰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师承锡剧一代宗师梅兰珍,“梅派”弟子及传人,工青衣、花旦。领衔主演大型锡剧《孟丽君》《金玉奴》《珍珠塔》《花中君子陈三两》《江南雨》《蘩漪》《惠山泥人》和折子戏《拔兰花》《摘石榴》《红花曲》《双推磨》等。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顾绍培
顾绍培从业紫砂60余载,集各派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形成“方中有变、圆中寓新、刚柔相济”的技法,在陈设器和实用器上均有高深造诣,除了带徒传艺、出版理论实践专著,还关心社会,每年都会向慈善机构捐赠物资、款项,有较好的传承和影响力。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范伟群
范伟群作为宜兴紫砂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超强的制作技法能力表达紫砂作品,尤善筋纹器的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创办宜兴范家壶庄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开设“范家壶庄紫砂技能公益培训班”,先后培养500多名紫砂艺人。
牵头成立全国首家紫砂合作社“宜兴市丁蜀镇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开设紫砂工艺讲堂,举办技艺技能培训,先后培训了1500多名紫砂技艺人员,在全面提升紫砂艺人技能的同时,增加了艺人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紫砂行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伍虎勇
伍虎勇出身道教世家,从小跟随祖父(伍鼎初)学习道教音乐,后为已逝国家级传承人尤武忠唯一的嫡传弟子。其继承了尤武忠先生字正腔圆,嗓音宽厚洪亮的腔口特色,做功威严洒脱,有浓郁的道教韵味,精通各种道教乐器。近年来,更有多项理论成果问世,较好传承弘扬了道教音乐。
吴歌:唐建琴
钱阿福入门弟子,现为无锡地区吴歌第三代传承人,人称“无锡刘三姐”,擅长风俗山歌、劳动山歌、生活山歌、私情山歌、小调、短山歌、长山歌等,为吴地唯一全篇传唱《薛六郎》《小青青》《华报山》三首长篇叙事诗的吴歌传承人,1997年参加迎香港回归江浙沪吴歌大赛荣获一等奖,深受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