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过滤这么改,效率提升50%,缸水变空气!
鱼缸过滤这么改,效率提升50%,缸水变空气!
鱼缸过滤效果不佳是许多养鱼爱好者常遇到的问题。即使使用了昂贵的设备和优质滤材,如果过滤系统设置不当,水质仍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本文总结了10种实用的过滤优化方法,帮助你提升过滤效率,让鱼缸水质如同空气般清新。
1. 过滤出水口套个丝袜
对于经常喂食的鱼友来说,鱼粪便和剩鱼饵容易堵塞滤材,造成清洗困难。一个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尼龙袜子或纱布。将洗净并用高锰酸钾消毒的尼龙袜子套在出水口上,或在滤材上铺一块手绢或纱布,可以有效阻挡粪便,清洗时只需翻转或更换即可。市面上也有现成的魔袋可供选择。
2. 水泵功率选大一号
如果鱼缸经常出现白雾,可能是过滤器功率不足或安装不当所致。建议选择比标准功率稍大的水泵,例如1.2米长的鱼缸通常使用30瓦的水泵,可以考虑升级到36瓦。这样可以确保水充分循环,减少频繁换水的需要。如果担心水流过强会影响鱼类,可以将出水口调整为朝向缸壁,使水流在缸内形成循环。
3. 抽水口剪平
抽水口的网不宜过高,应尽量接近缸底(特别是裸缸)。这样设计可以使出水口的水流将污物冲向另一端,而入水网短且接近缸底则能增强吸力。平时可以用小网将污物向入水口集中,避免使用虹吸方式换水。
4. 溢流过滤垫高滤材
通过垫高滤材可以优化水流分布,减少死水区,使过滤效果提升至少50%。如图所示,第一格滤材垫高后,水流会更加均匀,而未垫高的第二格则会出现明显的死水区。
5. 竖向摆滤材条
滤材的摆放方式会影响水流路径。如果滤材条(如生化屋)摆放不当,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水流间隙,导致部分滤材处于微流量或无流量状态,最终形成死水区。建议将滤材条竖向摆放,以促进水流均匀分布。
6. 在过滤格中加气头
生化仓底部建议放置一个气盘,以提供充足的氧气。硝化细菌对氧气的需求远高于鱼类,通过增加气头实现自循环,可以让部分水流停留更长时间,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7. 清水仓放一个杀菌灯
室内无阳光直射的金鱼缸建议使用杀菌灯,可有效预防病菌。室外鱼池的情况,可以有效抑制绿藻的爆发。杀菌灯,顾名思义主要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也称UV灯,是一种强度较低的UV灯。它利用较低汞蒸汽压 ( <10-2Pa )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其发光谱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253.7nm波长,另一条是185nm波长,这两条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
8. 合理规划水流方向
鱼市上常见的过滤器类型包括外部、上置、潜水和生化等。要确保过滤效果,关键在于合理规划水流方向。建议将出水口设置在缸的一端,抽水口设置在另一端,形成有效的水流循环。
9. 换水时从过滤槽中倒入
这种方法可以软化水质,并减轻残留氯气的危害。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使用晒水桶,避免自来水直接接触过滤系统中的有益菌。
10. 正确清洗生化滤材
没有过滤排污功能的
- 将滤材捞出,用鱼缸水装着。
- 仔细清理过滤底下的沉淀物。
- 将滤材重新放回过滤里,加满鱼缸水。
有过滤排污功能的
- 打开排污阀,排走污水。
- 用水管将鱼缸的水抽到过滤格上,冲着滤材,当排走鱼缸一次的换水量后,基本上滤材的垃圾都冲干净了。
最后提醒:更换过滤滤材的3个要点
无论如何清洗滤材,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滤材都会不可避免的老化(纯过滤性滤材除外),因此滤材更新不可避免。
不要一次性全部换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否则一定会导致消化系统崩溃,水浑浊至少三五天,运气好鱼没事,鱼脆弱点就难说了,一般换滤材至少在3-7天内完成,分期更换,这样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稳定。
分批更换:不要等到时间再一起更换,比如滤棉脏比较脏和烂了,就可以更换棉。细菌屋、火山石等摸起来比较光滑了,就可以更换。分批更换也是避免硝化系统崩溃的有效方法。
新滤材使用前最好经过1-2天的浸泡:尤其是培菌性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