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醉里吴音相媚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醉里吴音相媚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613863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辛弃疾的这句词,写出了南方村居的袅袅动人。尤其“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把吴音的美感写得精妙恰当,一个“媚”字,把吴地方言里软糯意趣和流动情意具象化了。水波无限似侬愁,由此吴音想到江南的吴侬软语,勾起中国人骨子里最本质的乡愁。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代表,而吴侬软语则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熏养出来的人说话自然温柔甜润,不似黄土高坡长大的人声音响亮高亢。吴地多水,河道纵横,曲曲折折,所以声音也带有曲折婉转的特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中原、西域的平直开阔不同,吴地天生有曲折迂回、妩媚天成的味道。这里有糯叽叽的苏式糕点,甜而不腻的桂花黄酒,柔软妖娆的苏绣旗袍,细腻悠扬的昆曲,吴音软糯的苏州评弹,曲折精致的江南园林。这里生活的人们,懂生活,懂享受,有审美,有情调。操一口软糯的方言,吃一口软糯的糕点,是苏式的、更是舒适的生活日常。

“吴侬软语”,一向有“软、糯、甜、媚”之称,温柔妩媚、婉转动听,尤其小娘鱼(苏州地区把小姑娘叫做小娘鱼)的发音,一波三折,珠圆玉润。七分语音黏糯齿,口吐芬芳含清贝,话已经讲完,仍有余音袅袅之感。吴语太温柔,跟人吵架都骂不起来,所以流传着“宁可与苏州人相骂,不愿与宁波人讲话”。

“苏州语软出声娇”,吴语最动人的内涵则是它的美感和文化感,语音轻柔,语调平和,声调多变,清浊音相配,富有诗意和音乐性。苏州评弹和发源于苏州昆山的昆曲,还有很多柔美的江南小调,皆出自吴音的话语体系。风轻水柔,吴音婉转的江南,诞生了美不胜收的江南艺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艺财富。

最懂江南美学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刻意强调的:“选女乐者,必自吴门。……乡音一转而即和昆调者,惟姑苏一郡。” 《渔矶漫钞》亦谓:“吴歌惟苏州为佳,往往得诗人之体。” 一曲醉里吴音相媚好,一曲菱歌清唱不胜春,当真美到骨子里,也媚到骨子里,是沉在心头的梦寐般的声音。


也有人讨伐这种声音,在历史上一直有闲人论调,江南是温柔富贵乡,吴侬软语等于玩物丧志。江南苏州少肃杀之气,少铮然之声,这里摆不开战场,建不了宫殿,少了征战四方睥睨天下的王权霸业,有的只是流水桃花,浪花浮艳,文人雅逸,士子清愁。

这可真是大大的误会和偏见!这是比小桥流水弯折的心肠说出的话。谁说甜糯的吴音里,发不出铮铮之声,自古江南的人们,骨气和气节都不缺!

1601年苏州织工大暴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税监、矿监的游行运动,上万工人举街游行,讨要说法。最后迫使万历皇帝修改国策,收回成命。1627年苏州百姓捣毁魏忠贤生祠,为一年前因抗击阉党而死的五位义士修墓,并写了墓志铭《五人墓碑记》。

这里是诗性江南,更是血性江南。在大是大非上,苏州人从不含糊。在对强权和不公的反抗中,苏州人从不落场。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又回到朝云暮卷的安逸状态。书肆闲茶里,园林春馆内,又响起吴侬软语醉人的声音,真叫人“不知今夕何夕”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