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麻疹防治全攻略:妇产科专家详解传染、症状与防护要点
孕妇麻疹防治全攻略:妇产科专家详解传染、症状与防护要点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尤其对孕妇和胎儿构成重大威胁。本文由妇产科专家张瑜芹医师详细解析麻疹的传染途径、临床症状与并发症风险,特别聚焦母婴健康议题,提供给准妈妈们完整的防护指南。
麻疹是什么:对母婴的健康影响
麻疹(Measles)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特别要强调它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重大威胁。这种疾病主要特征是发烧和全身性皮疹,通过空气传播,当感染者咳嗽、说话或打喷嚏时,病毒会经由呼吸道分泌物扩散。对于免疫系统较脆弱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来说,感染风险特别高。
麻疹的传染力惊人,在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中,一位感染者平均可传染12-18人,这个数字在密闭空间(如产房、新生儿病房)可能更高。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长达2小时,这对需要定期产检的孕产妇和新生儿照护来说是重大挑战。目前仍无特效药物可治疗麻疹,只能采取支持性疗法,这给孕产妇的产前照护和母婴健康管理带来极大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自1963年麻疹疫苗问世以来,全球麻疹发生率已显著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0年至2021年间,麻疹疫苗的推广已成功预防超过3,180万例死亡,其中包含许多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生命。为了有效预防社区传播,特别是保护孕产妇和新生儿这类高风险群体,WHO建议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应达到95%以上。这个目标的达成,对于确保母婴安全和下一代健康至关重要。
作为妇产科医师,我要特别提醒准妈妈们:在怀孕前若发现未具备麻疹抗体,应及早咨询医师评估补打疫苗的时程;若已怀孕,更要特别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出入人潮拥挤场所,并与家人及照护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守护母婴健康。
麻疹成因与传播途径
麻疹起因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是一种对孕产妇和婴幼儿具有高度威胁的传染性病毒。这种病毒不仅会影响母体健康,更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当感染者呼吸、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的病毒颗粒,可在空气中存活长达2小时,这对免疫系统较弱的孕产妇和新生儿特别危险。
麻疹的传播途径包括:
- 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共用餐具、亲密接触(如亲吻、拥抱)
- 空气传播: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或飞沫核
- 接触污染物: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碰触自己的口、鼻、眼
- 垂直传播:特别要注意的是母婴传播风险
- 妊娠期: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 分娩期:产道分泌物接触
- 哺乳期:通过密切接触或母乳传播
麻疹症状与发展过程
潜伏期通常为8-12天,最长可达到21天。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来说,这段时期特别关键,因为症状出现前就具有传染性。
初期症状(前驱期):
- 高烧(通常超过38.5°C):对孕产妇和婴儿都极具威胁
- 呼吸道症状:咳嗽、流鼻水,可能影响母体呼吸功能
- 眼部症状:结膜炎,对新生儿眼睛发展有潜在风险
- 克氏斑(Koplik Spots):口腔内特徵性白斑,是早期诊断重要依据
皮疹期(发病后3-5天):
- 特征性红斑:从面部开始,沿头足方向扩散
- 皮疹形态:从扁平红斑发展为略微隆起的斑丘疹
- 皮疹分布:逐渐融合成大片,波及全身
传染期:从前驱期症状出现前4天持续到皮疹出现后4天,这期间孕产妇需特别注意隔离防护,以保护胎儿。对于哺乳期妈妈,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传染给婴儿。
麻疹并发症与高风险群体
虽然麻疹可能影响所有年龄层,但某些群体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高风险群体分析
以下群体特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1. 孕产妇与胎儿:
- 孕期感染可能导致:自然流产、早产风险增加、胎儿生长迟滞、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 产后期感染风险:产产妇免疫力下降、哺乳期传染给新生儿的风险
2. 新生儿与婴幼儿:
-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
- 6个月以下婴儿(母体抗体保护减弱)
- 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幼童
- 早产儿
-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童
<可参考:Measles: an overview of a re-emerging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3. 其他高风险群体:
- 20岁以上成年人
- 免疫功能低下者: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
严重并发症警讯
- 短期并发症:
- 产科相关并发症:胎盘功能异常、子宫收缩异常、产程延长
- 新生儿相关并发症:肺炎(最常见致死原因)、脑炎、重症肝炎、血小板低下
- 长期并发症: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
- 好发于早期感染麻疹的儿童
- 潜伏期可长达7-10年
- 2岁前感染风险最高
- 预后差,致死率高
特别提醒:怀孕妇女若出现疑似麻疹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同时告知医护人员怀孕状态,以便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防护措施。产检时也建议与医师讨论麻疹抗体检测,确保母婴安全。
麻疹疫苗接种指南
麻疹疫苗接种与副作用
最好在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作为常规免疫计划的一部分。但在任何年龄接种疫苗都比完全不接种好。大多数人在婴儿时期接种疫苗,但也可以在成年时接种。<延伸阅读:Measles and measles vaccination: a review>
MMR疫苗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 Vaccination)
CDC建议人们接种MMR疫苗来预防麻疹、腮腺炎和德国麻疹。儿童应接种两剂MMR疫苗,第一剂在12至15个月大时开始接种,第二剂在4至6岁时接种。青少年和成人也应按时接种MMR疫苗。儿童还可以接种MMRV疫苗,以预防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和水痘(水痘)。该疫苗仅获准用于12个月至12岁的儿童。
常见的副作用通常很轻微,仅持续2至3天,包括:
- 接种疫苗后7至11天左右出现凸起的斑状皮疹(类似麻疹皮疹)、感觉不适和高烧
- 接种疫苗后2至3周左右,脸頰、頸部和下巴周圍的腺體腫脹,關節疼痛(類似輕度腮腺炎)
- 较严重的副作用,例如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很少见。为您接种疫苗的人将接受处理过敏反应的培训并立即进行治疗。
卫福部表示,接种MMR疫苗为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政府公费提供“出生满12个月”及“满5岁至入国小前”各接种1剂MMR疫苗,请家长按时携带幼儿前往卫生所或合约院所接种。建议1981年(含)以后出生者,如前往麻疹流行地区,可经医师评估接种疫苗后再出国,以降低感染风险。
特别提醒:虽然目前日本麻疹没有大爆发,但是流感很严重!所以妈咪们出國前,记得也要先施打流感疫苗,去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喔。
不过疫苗施打要考量必要性,例如第一线醫護人員、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或要到越南、泰國等麻疹流行區,就屬於優先接種對象,民眾不用搶著施打。<可參考:密切監測流感、麻疹及呼吸道傳染病疫情 完善春節應變計畫>
MMRV疫苗
此疫苗结合了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疫苗和水痘(水痘)疫苗。
麻疹 (M) 引起发烧、咳嗽、流鼻水、眼睛发红、流泪,通常随后会出现覆盖全身的皮疹。它可能导致癫痫发作(通常与发烧有关)、耳部感染、腹泻和肺炎。麻疹很少会导致脑损伤或死亡。
腮腺炎 (M) 导致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疲倦、食欲不振以及耳下唾液腺肿胀和触痛。它可能导致耳聋、大脑和/或脊髓覆盖物肿胀、睾丸或卵巢疼痛肿胀,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导致死亡。
风疹 (R) 引起发烧、喉咙痛、皮疹、头痛和眼睛刺激。它可能导致多达一半的青少年和成年女性患关节炎。如果一个人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他们可能会流产,或者婴儿出生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先天缺陷。
水痘 (V) 除了发烧、疲倦、食欲不振和头痛外,还会引起发痒的皮疹。它可导致皮肤感染、肺炎、血管发炎、大脑和/或脊髓覆盖物肿胀以及血液、骨骼或关节感染。有些感染水痘的人几年后会出现一种称为“带状疱疹”(也称为带状疱疹)的疼痛性皮疹。
大多数接种MMRV疫苗的人都将受到终身保护。疫苗和高疫苗接种率使这些疾病在美国不再那么常见。
哪些人不该接种麻疹疫苗?
1. 绝对禁忌接种群体:
- 孕产妇:
- 活性减毒疫苗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建议怀孕妇女等待生产后接种
- 接种后至少4周内避免怀孕
- 新生儿(6个月以下):
- 母体抗体仍存在,可能干扰疫苗效果
- 免疫系统尚未成熟
- 严重免疫功能不全者:
- 器官移植患者
- 活动性肿瘤患者
- 正在接受化疗或高剂量类固醇治疗者
2. 需谨慎评估接种时机的群体:
- 计划怀孕妇女:
- 建议先检测麻疹抗体
- 若需接种,应在接种后至少4周才能怀孕
- 哺乳期妇女:
- 可以安全接种
- 不会影响母乳喂养
- 早产儿:
- 需依据实际体重与状况评估
- 可能需要调整接种时程
特别提醒:孕产妇在生产前若感染麻疹,其产下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严重的麻疹感染并危及生命,建议其胎儿出生六天内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
3. 高风险群体的预防建议:
- 医护人员(特别是产房、新生儿病房工作者):
- 定期检测麻疹抗体
- 穿戴完整防护装备(口罩、隔离衣、手套)
- 落实手部卫生
- 托育人员:
- 确保个人免疫力
- 执行严格的环境消毒
- 教导家长辨识早期症状
4. 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 境外旅游准备:
- 孕前健检包含麻疹抗体检测
- 避免前往麻疹流行地区
- 必要时采取加强防护措施
- 接触后预防:
- 未具免疫力者可考虑被动免疫球蛋白注射
- 孕产妇若不慎暴露应立即就医评估
麻疹治疗方式与照护建议
特别说明麻疹感染期间的照护重点,尤其是针对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特殊照护需求:
孕产妇感染麻疹的照护重点
- 药物使用须知:
- 发烧用药:建议使用acetaminophen(对乙酰氨基酚),为孕期较安全的退烧药
- 避免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 任何用药都须经妇产科医师评估
- 日常照护:
- 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适量补充温开水,预防脱水
- 注意营养均衡,确保胎儿发育所需
- 定期监测胎动与体温变化
婴幼儿感染麻疹的照护指引
- 退烧与不适处理:
- 严格遵医嘱给药,注意剂量
- 视情况使用退烧栓剂
- 避免自行服用成药
- 营养与休息:
- 持续母乳喂养(若妈妈未感染)
- 补充温开水防脱水
- 确保充足睡眠
居家隔离与防护措施
- 隔离期间:
- 从出疹前4天至出疹后4天
- 孕产妇感染者需与家人分房
- 婴幼儿感染者需有固定照顾者
- 防护重点:
- 配戴口罩
- 个人卫生用品分开使用
- 经常清洁消毒环境
- 保持室内通风
需要立即就医的警讯
- 孕产妇:
- 持续高烧不退
- 呼吸困难
- 腹痛或阴道出血
- 胎动减少
- 婴幼儿:
- 发烧超过39度
- 抽搐或意识改变
- 呼吸急促
- 拒绝进食
麻疹虽然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但适当的支撑性疗法和细心的照护非常重要。对于孕产妇和婴幼儿这类高风险群体,更需要专业且谨慎的医疗照护。建议家中若有孕产妇或婴幼儿,应确保所有家庭成员都完成疫苗接种,共同建立保护圈,预防感染发生。若不幸感染,务必遵医嘱治疗,适时回诊追踪,并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联系,才能确保母婴健康与安全。<延伸阅读:Measles and the canonical path to eli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