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百年未解之谜
通古斯大爆炸:百年未解之谜
1908年6月30日,一颗巨大的天体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卡河上空爆炸,释放出相当于1000万至4000万吨TNT当量的能量,造成了方圆40公里内树木全部被摧毁的惊人景象。这个被称为"通古斯大爆炸"的事件,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即使按照中西伯利亚的标准,通古斯卡河附近区域也异常荒凉,距离最近的大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距莫斯科3352公里)也有640公里之遥。1908年6月30日,当一个火球状天体在此处爆炸时,中心区域无人居住。
据科学家估计,此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一颗中型氢弹,爆炸冲击波摧毁了方圆40公里内的所有树木,800公里外的村庄都能听到爆炸声,整个西伯利亚大地都在颤抖。爆炸次日,北半球出现磁暴,天空中出现了奇异的闪光、夜光云和极光。
不留痕迹的爆炸
直到1927年,科学家才对通古斯爆炸地区进行了首次严肃的科学考察,此时已是苏维埃政权时期。关于"通古斯陨石"(暂定名称,因为没有证据证明爆炸天体为陨石)的性质争论持续至今。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科考队都未能在坠落地点发现陨石坑或爆炸碎片,这个巨大天体仿佛在爆炸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陨石抑或是彗星?
关于爆炸物体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陨石说"和"彗星说"。物理学家根纳季·拜宾研究通古斯大爆炸超过30年,他是"彗星说"的支持者。他认为,由于彗星内部由冰构成,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气化,因此没有留下碎片。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物理学家伊万·穆尔基诺夫则支持"陨石说"。他提出,陨石可能并未直接撞击地面,而是与地面"擦身而过",碎片可能飞散至几百甚至几千公里之外,甚至落入大西洋或再次进入太空。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提出,距离爆炸中心不远的切科湖可能是陨石坠落造成的。但2016年的研究表明,该湖泊在爆炸前就已经存在。
科学家的"能量弹"?
除了主流观点外,还有一些更具想象力的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些反物质,当正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爆炸并释放巨大能量。还有人提出,这可能是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从美国实验室发射的"能量弹"实验失误所致。
伊万·穆尔基诺夫总结道:"大约30%的研究者认为这是陨石,同样数量的人认为是彗星撞击,另外40%的人提出了各种奇思妙想的假说。"
本文原文来自《俄罗斯报》,由《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