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创面的换药流程
压疮创面的换药流程
压疮,又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造成的组织溃烂坏死。压疮的治疗和护理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其中换药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压疮创面的换药流程,包括换药频次、所需材料、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换药频次
一般每1-2天换药一次,最长不要超过3天。以下情况需勤换药:气温高、渗出多、创面深、大小便污染。
准备材料
一次性换药碗、镊子、棉球、剪刀、纱布、胶布、无菌手套;冲洗用的针筒、冲洗管。消毒水、泡沫敷料及抗菌油纱等敷料。
换药流程
- 清洗
压疮病人必须经常清洗伤口。使用花洒或者水管,用自来水进行沐浴清洗的时候务必用手轻轻抚摸创面,更好地增加清创效果,甚至可以抠挖周边隐蔽的窦道、空腔。
不必担心出血,对于很久没有愈合的伤口来说,能出血反而是好事,说明还有血能流到伤口附近。
伤口周围需要用毛巾擦拭。毛巾也可以擦拭伤口,但是擦拭伤口请轻柔一些。使用沐浴露清洗周围皮肤,就算流进伤口也没有关系。
- 清创
如果伤口表面有黑色的坏死组织粘附牢固,底下未发现有空腔,则不必强行清理。这说明压疮程度不重。每次换药时,清除边缘翘起的痂皮即可,使用药物慢慢溶解痂皮,直至完全脱落。如果底下感觉有空腔,则需要手术清创,去除痂皮,才能充分引流脓液。
- 消毒
分两种方式,冲洗或者湿敷,也可以两者同时进行。冲洗对脓性分泌物的清除效果好,湿敷则可以引流出创面深部的细菌。
冲洗:使用双氧水、碘伏等消毒液冲洗。冲洗过程中,用手指仔细探查并搔刮空腔的每一处,确保消毒液能充分接触创面,不留死腔。也可以用冲洗管辅助。
湿敷:将纱布沾满消毒液后拧干折叠成多层后,敷在创面上。湿敷的时候,适当用手压下纱布,确保纱布与创面的充分接触,时间最好在5分钟以上。注意:不能用酒精。
- 上药
分两种不同的情况
- 情况一:有黑色痂皮覆盖的创面
推荐使用促进脱痂的药膏,如:磺胺嘧啶银乳膏、凝胶、糜蛋白酶等外用。
具体方法为:将药膏挤在纱布上揉搓均匀,厚度约为一元硬币的厚度。
- 情况二:红色肉芽组织覆盖的创面或者空腔
这类创面推荐使用抗菌油纱布覆盖或者填塞,所有的空腔都要塞实。保证创面都能接触到油纱布,并有一定压力,这样伤口才不容易感染。
- 外层敷料
外层可以用纱布覆盖,但是纱布容易干燥,并引起粘连,一旦湿透就要更换。更加推荐泡沫敷料外用,可以防止外界细菌污染创面,防止胶带过敏,防止创面受压、吸收渗液量更多。
最后,清创之后的空腔创面,可以选用负压引流装置外用,引流效果更强,缺点是价格相对较高。
注意事项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压疮,都切忌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风干创面。这类方法往往会导致痂皮下积脓、伤口感染;
最后,严重的褥疮,手术依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换药是次选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