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伙40天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40天瘦20斤,徒步1005公里
重庆小伙40天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40天瘦20斤,徒步1005公里
2025年2月8日,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重庆小伙周扬和他的搭档张治国,历经40天的艰难跋涉,徒步1005公里,以全自助无后援的方式,成功横穿了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完成了中国首次此类壮举。
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总有一些人怀揣着对未知的渴望和挑战极限的勇气,踏上令人惊叹的冒险之旅。
周扬,这位来自重庆的热血男儿,似乎天生就与徒步有着不解之缘。早在十多年前,他在南岸区弹子石一家公司上班时,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徒步天赋。当时,他住在巴南附近,距离公司二十多公里,可他却选择了每天步行20公里上班,日复一日,风雨无阻。这段独特的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更让他对徒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职业徒步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的搭档张治国,同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徒步爱好者,有着长达15年的徒步经历。两人在徒步的道路上相遇相知,彼此信赖,配合默契,共同开启了一次又一次的超长距离户外徒步之旅。
在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前,他们就已经耗时七个多月,完成了穿越太行山脉的千公里级徒步,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走到了北京延庆的八达岭镇,实际徒步距离约1830公里。这段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挑战自我的决心,也让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加艰难险阻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从2017年起,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梦想就在周扬的心中种下了种子。这片神秘而又充满危险的沙漠,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是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象征。而在2024年穿越太行山后,这个梦想终于迎来了实现的契机。
2024年12月21日,冬至这一天,周扬和张治国满怀壮志,从若羌县的康拉克湖正式踏上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征程。然而,他们没想到,仅仅进入沙漠的第三天,周扬就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脚部冻伤的问题突然出现,而且迅速恶化,与此同时,由于他们每天都背负着85斤重的物资,脚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磨损非常严重,膝盖也在长时间的行走中受到了损伤。在接下来的几百公里路程中,周扬几乎是一瘸一拐地前行,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腿甚至都无法伸直。但他没有被这些伤痛打倒,他知道,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放弃就意味着失败,甚至是死亡。他咬紧牙关,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完成这次穿越。
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流动沙漠,沙子异常松软,每走一步,脚都会陷入深深的沙中,很难发力。这与在山地等其他户外环境徒步截然不同,在这里,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他们就像在沼泽中行走,每一次抬脚都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体能在这种艰难的行走中迅速消耗。为了应对体能的巨大消耗,他们必须严格控制食物和水的使用量。饮用水是他们在沙漠中最宝贵的资源,每天只能限量饮用3-6瓶水,绝不能超标。食物方面,他们携带了五谷杂粮粉、牛肉干、糖等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食物能够在关键时刻迅速补充能量,维持他们的身体机能。在沙漠中,他们学会了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口食物,因为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在这里却关乎着他们的生死存亡。
沙漠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昼夜温差高达45℃。白天,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照射在沙漠上,地面温度急剧升高,最高可达零上40℃,酷热的天气仿佛要将一切都融化。在这样的高温下,他们身上的汗水不停地流淌,刚一渗出皮肤,就被炙热的空气迅速蒸发,皮肤被晒得黝黑,甚至开始脱皮。为了躲避白天的酷热,他们只能尽量选择在清晨和傍晚时分行走,利用相对凉爽的时段赶路。而到了夜晚,沙漠又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世界,温度骤降至零下15-30℃,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席卷而来,仿佛要将他们的身体冻僵。防潮垫在这样的低温下都会结冰,他们必须穿上厚厚的保暖衣物,钻进睡袋中,才能勉强抵御寒冷。在寒冷的夜晚,他们常常被冻醒,只能紧紧地裹着被子,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在沙漠中,除了身体上的折磨,他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挑战。长时间的徒步,让他们与外界几乎隔绝,每天陪伴他们的只有无尽的黄沙和烈日。那种孤独和寂寞,如同沙漠中的风沙一样,时刻侵蚀着他们的内心。除夕夜,当千家万户都在团聚,享受着温馨的节日氛围时,周扬和张治国却还在沙漠深处艰难前行。为了给家人报平安,他们摸黑走到有信号的服务区附近,拨通了家人的电话。那一刻,听到家人熟悉的声音,他们的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念和孤独。然而,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必须坚持走下去。在沙漠的寂静中,他们学会了与自己对话,学会了在孤独中坚守,用强大的内心支撑着自己完成这次艰难的旅程。
终于,在2025年2月8日下午5点,经过40天的艰苦跋涉,周扬和张治国的身影出现在了麦盖提县N39°沙漠探险基地,他们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那一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所有的疲惫和伤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这片广袤的沙漠,用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在这次穿越中,他们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周扬感慨地说,这趟旅程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勇气,让他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他认为,这种向死而生的精神,是中国人独有的“荒野浪漫”,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们的成功穿越,也为当地的文旅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麦盖提县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开发与沙漠穿越相关的文旅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沙漠探险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人被周扬和张治国的故事所激励,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向往,想要亲身感受这片神秘沙漠的独特魅力。
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对于周扬和张治国来说,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冒险血液和对挑战的渴望,让他们在完成这次壮举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加艰难的目标——“中国大十字”线路。这条“中国大十字”线路堪称徒步界的珠穆朗玛峰,其难度之大令人咋舌。它西起昆仑山,东至大别山,北达大兴安岭,南跨高黎贡山,几乎贯穿了中国的东西南北,将中国最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串联在了一起。在这条线路上,他们不仅要穿越高耸入云的山脉、广袤无垠的草原,还要跨越奔腾不息的河流、茂密幽深的丛林。每一段路程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勇气。周扬和张治国计划用四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条线路,这意味着他们将长时间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与各种艰难险阻为伴。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条线路的难度远远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次挑战,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危险和困难,比如极端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难以预料的野生动物袭击等。但是,他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反而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周扬和张治国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壮举,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其影响和意义深远而重大。从个人层面来看,这次穿越是他们人生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历。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重重困难,实现了自我超越和成长。周扬所说的“瘦掉的20斤肉,换来了20斤勇气”,深刻地体现了这次旅程对他们精神层面的巨大影响。这种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在行业领域,他们的成功为徒步探险界树立了新的标杆。长期以来,无后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壮举打破了这一认知,证明了人类在充分准备和具备顽强意志的情况下,能够挑战看似不可逾越的极限。这无疑为徒步探险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激励着更多的徒步爱好者去挑战自我,探索未知,推动了徒步探险行业的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说,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激发了大众对冒险精神和挑战自我的追求。在这个快节奏、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和勇气。周扬和张治国的经历让人们看到,生活中还有无限的可能,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他们的故事像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挑战的渴望,鼓励着更多的人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穿越行动也为当地的文旅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麦盖提县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契机,充分利用“中国首次无后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热点,大力开发“N39°沙漠探险基地”。基地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如星空营地,让游客在浩瀚的星空下感受沙漠的宁静与神秘;沙疗项目,利用沙漠独特的沙质资源,为游客提供养生保健服务;还有各种刺激的沙漠越野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沙漠探险的乐趣。这些项目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原本相对沉寂的沙漠地区,如今变得热闹非凡,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周扬和张治国的成功穿越,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的冒险行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梦想执着追求、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精神风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荒野浪漫”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永不放弃。
让我们向这两位勇敢的探险家致敬,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让我们勇敢地迈出追求梦想的脚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