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相亲角:北京户口是基本,月薪2万看不上,有车有房算三流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相亲角:北京户口是基本,月薪2万看不上,有车有房算三流人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2583387_121628803

在北京中山公园,一个独特的相亲角现象正在上演。这里,父母们每周都会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子女寻找合适的伴侣。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一张张写满个人信息的纸条,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婚恋观念的碰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是我国人遵从的传统婚姻观念。男女到了适婚年龄,男方聘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询问姓名年龄生辰八字,占卜后确定婚期,上门迎娶。
它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事情,确切的来说是一件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首先要完成开枝散叶的任务,还得同时承担着的政治、经济的使命,强强联合,弱弱合纵,门当户对,而男女之间的感情却成了可以不用考虑的因素。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些不合乎人性的规制逐渐被去除,开始提倡自由恋爱,崇尚以感情基础作为结婚理由的婚姻。

然而,在北京与故宫隔河相望的中山公园,一条长有200来米,宽10多米的小胡同里,新旧的婚恋文化也被上一辈的大爷大妈们融合加工,每周末在这里上演一出出的相亲大戏,主角们很少出场,所有的宣传推广,咨询解答全部由父母代为完成,他们也是乐此不疲。
当今社会里的持证相亲
这样的公园相亲角,在北京有好几处,我们由此不难判断,婚恋市场上被“剩”下了许多的大龄青年男女。而这些大龄男女,多数是事业有成的精英人士,学业工作上的忙碌,让他们没有时间恋爱结婚。
蹉跎之中,年龄越大却也越没有遇到合适的那个人,那么就宁可单着,或者因为工作的原因,根本没时间去谈一场恋爱,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

而作为精英们的父母,他们必然是着急的。大爷大妈们每个周末会带上一张写着自家孩子身高、体重、出生日期、学历、收入、资产、户口等信息的纸张,坐在小马扎上,把纸张摆在自己的脚边,等待过来咨询的其他大爷大妈。
而纸张上往往还摆放着几本显眼的红色的证件,也是他们的硬性指标——户口本和房产证。而且户口得是北京或者天津的,房产至少得在六环以内,没有这两样,基本上在这个市场上是很难被咨询的。
或者说,没有这两样,就像没有营业执照开店一样,你根本没有经营资格,直接就被淘汰了,压根就没有进入这里的入场券。

条件相当的父母们就热络的攀谈了解,极力的夸赞推荐自家儿女,骄傲自豪溢于言表。最终留下联系方式,各自回家交给儿女,催促着双方联系交流。
相亲的层次划分
这里是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却实实在在的藏龙卧虎,虽然龙虎都不会亲临现场,却丝毫不影响父母们的骄傲和热情,除了这些龙虎还有专门给海归的大鳌们划分的精英“海外角”,这里的大爷大妈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交流着儿女们的各种成长经历,出色的学习,工作的努力,等待着自认为条件相当的人们过来询问了解。
所以比起那些相亲网站,婚恋介绍所,这里才是真正的高端相亲场所,所有的硬性条件都摆在前边,北京市户口是基本要求,月入两三万,有车有房才是这里的准入门坎,就这也只是这里三流人而已。

年轻人接受这样的婚恋价值观吗?
父母们短则几个星期,长则数月数年的在这样的相亲角里蹲守,而他们的相亲标准惊人的统一,都把外在的这些物质条件作为了第一考虑的要素,把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完整的应用于这个二十一世纪开放的相亲市场上来,为自己子女优秀出众骄傲的同时,也让目光变得挑剔,把门当户对作为理所当然的要求和条件。
而作为子女是怎么看待,这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被摆在这里挑选的相亲市场的呢?
精英们大多是高精尖的人才,他有高度、有深度、丰富的学识,他们更渴望一份真正纯粹的爱情,灵魂的伴侣,精神境界的高度融合、三观一致,在这纷繁复杂,压力巨大的社会生活中拥有自己身后的那方净土,有一个懂他(她)的人给他(她)一个有力的支撑,这也才是婚姻安定美满的基础。

因此他们是拒绝这样的方式的,绝大多数是不会到场的,因不想总是被父母以这个问题说教逼问,而选择任由他们去张罗,而在这些父母们拿到自认合适的对象,而把联系方式给了自己家优秀的子女时,可能就是随手接过放置在了一旁了。
当然,也有些精英的大龄男女,确实是因为工作、学习原因,没有时间去结识异性,而在父母的张罗安排下,在一次次的相亲中,遇到一个三观契合,又能彼此欣赏理解的也便携手走入了婚姻。
大概这样的婚姻缺少一些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爱情经历,可也沉稳内敛,但相似的背景,一致的观念,足以让两人携手共渡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人生几十年,安稳踏实也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当然这样的结局对父母儿女都是皆大欢喜。

爱情之所以美丽,多数因为它本身就是两个人之间巨大的差异所带来的碰撞,和在获取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不易,才让人觉得格外的难得和来之不易。而年轻人自己也说:爱情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现实的压力根本让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拼命争取。
因此,这样的相亲也何尝不是作为父母的一份善意?虽然这份善意充满着世俗和功利,但又确实是一条选择优质伴侣的捷径。

两代人的婚姻观该怎样达成一致?
关于相亲角的话题,这些年社会上一直争论不断,它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自古有之,古代的元宵节,其实本意就是一个男女双方走出家门相亲的节日。可能这种形式的相亲本就是外貌、性格、着装等这些方面更为看中一些,诸如如今的年轻人所组织的相亲也是以此为主。
抛却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物质基础等等这些外在条件,这样的爱情可能来的更加纯粹、干净、也更动人,而且全由个人的主观意识判断决定,我想这样的以爱情为起点的婚姻生活中,也许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埋怨,指责,会多一份理解、包容吧。
而如中山公园相亲角这样的相亲,父母们把北京户口作为第一要素,这也就等同于把自己孩子乃至孙子的生活背景首先来了一个划分;而工作收入又是一个社会阶层划分最直接的体现;学历也是相亲角父母把控的关键,这样又做出了一个文化背景的区划;房子车子票子也为一个人打上了烙印。
亲可以相,婚恋市场的捷径可以走,但是否可以少一些功利,这样我想作为儿女的人也会慢慢的接受来自父母的这份善意,也能理解他们的焦急?愿意积极的做出一次尝试?也为这份尝试成功之后的漫长的婚姻生活,减少一些因功利而存在的纠结和怀疑?
小结:
可能这样的相亲角还会长久的存在下去,或许它不合时宜,或许也具备了它存在的意义。
而恋爱结婚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父母和儿女从来都是捆绑在一起,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进去;儿女也能理解父母,认真的告诉他们你的真实心意;不要都只是成为矛盾的载体,让彼此都成为感情的助力,多些理解,让大家小家更加的美满和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