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品类为啥总有负库存,你真的想知道吗?
生鲜品类为啥总有负库存,你真的想知道吗?
生鲜品类是超市经营的重中之重,又是业绩提升的发动机。如果你超市生鲜品类的库存总是一塌糊涂,甚至负库存都已经成为了大家彼此接受的一种合理现象,这个时候作为超市一把手,你自己就要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生鲜无单收货就售卖的现象在一些中小民营超市几乎是屡禁不止。缺失了订单录入这样一个关键环节,生鲜品类的进价就会反馈不及时,做过生意的都知道,生鲜的价格一天一个样,如果今天进货的生鲜商品先售卖,三天以后再录入收货系统,毫无疑问进货价格就可以人为操控,这也是中小民营超市生鲜采购出现贪腐时最容易出现的,收货故意延迟后肆意按照之后的进价入账,理由就是工作太忙,没时间做订单。请问:没买高铁票,你可以解释你太忙吗?到车站检票员会让你上车吗?
一家超市的生鲜品类出现负库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深刻理解按照流程做事的价值,也没有对生鲜采购的严格监督所导致。无论是任何商品,作为商家每天对异常库存特别是负库存就像发现苍蝇一样,看见一个就要拍掉一个。没有单子就进货的现象既是一种恶习,更是一种管理力度的缺失,想把一家超市生鲜管理工作做好,必须从生鲜商品的进货、收货、验收、录入、分析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度解析与纠偏,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笔者曾经在2019年指导一家民营零售企业开业时的真实案例。记得当时的当地西瓜市场售价是1.2元/斤,最后采购谈判的进货价格是0.9元/斤,开业活动售价是0.99元/斤,但开业五天以后,打开系统审核库存时,本地西瓜有近万斤左右的负库存,来到收货部检查发现连续五天的西瓜进货单全部都没有录入到系统。但等到第六天的时候,看到本地西瓜进货价格全部涨到了1.1元/斤,这就等于企业一旦按照最后一笔进货成本录入系统,就会造成1斤进货就会亏0.2元/斤,按1万斤计算,就等于企业亏了2000元。这样的案例在开业的时候,生鲜品类的商品几乎时有发生,第一个理由是太忙了,第二个就是负毛利无所谓,为了拉更多的客流。
想做好超市生鲜的生意,虽然没有太多复杂的方式方法,但如果一味地迷恋哪个人有多么专业,没有谁就买不到好商品,或者委以重任的人自己就随意违反流程,甚至做出一些吃拿卡要的行径,你的企业再不去狠抓和严抓,估计距离倒闭就是时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