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庸”字的古典释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庸”字的古典释义

引用
百度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30641689841100619.html

“庸”字在古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从“用”到“常”,从“功”到“劳”,涵盖了多个层面的解释。本文将通过引用《康熙字典》、《尔雅》、《易经》等古代文献,为您详细解读“庸”字的古典释义。

在《康熙字典》中,“庸”字位于“寅集下”、“广字部”,其笔画共计11画,部外笔画为8画。在古代文献中,“庸”字有多种含义。

它最初被释义为“用”,如《书·尧典》中的“畴咨若时登庸”,意味着选拔和任用。《庄子·齐物论》则将其理解为不用而寓于日常的意思,即庸常的、普通的。

《尔雅·释诂》中提到,“庸”也可作“常”解,如《易·乾卦》的“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强调的是言语和行为的常规性。“庸”也被解释为“功”,如《书·舜典》中提到的有功者的赏赐。同时,“庸”也可指代“劳”,如《诗·王风》中的“我生之初尚无庸”,这里的“庸”就是指劳苦的意思。

在古代的官职体系中,“庸”有时被用来指代功劳,如《周礼·天官·大宰》中的“保庸”,即保护有功者。“庸”还与“鄘”、“墉”、“佣”和“镛”等字在某些情况下通用,如姓氏、地名或乐器名称。例如,《诗·大雅》中提到的"庸鼓",即大钟。

关于“庸”字的考证,清代学者如陈昌治和段玉裁对“庸”字的用法和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认为它是由“用”和“庚”两部分组成的会意字,“庚”象征着更替和变化,这与《易》经中的“先庚三日”有所呼应。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庸”是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春秋战国之间,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相适应,“庸”所指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在战国时期的史料里,“庸”有时作“佣”(佣),多指雇佣劳动者。

“庸”还常用来表示平常、平凡、能力低、无所作为的。如“庸人自扰”,形容原本没事,却要自找麻烦,自寻烦恼。“庸俗”则指平庸鄙俗;不高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