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全国回锅肉冠军教你做回锅肉,这就厉害了。
请全国回锅肉冠军教你做回锅肉,这就厉害了。
回锅肉作为最经典的下饭菜之一,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从选材到烹饪,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回锅肉的制作要点,包括部位选择、预处理技巧、调料配比以及炒制方法,更有全国回锅肉冠军的独家秘籍,让你在家也能做出餐厅级的美味回锅肉。
原因很简单:这应该是最经典的下饭菜了,不难做,只要放了郫县豆瓣酱随便炒炒都能下饭,但要做得好吃,还是有些技巧。
门道确实不少,2021年世界川菜大会,80个厨师同台竞赛就比一个菜:就是回锅肉。我们也查了很多老菜谱,做足功课了解回锅肉的演变历史。
这次,直接找到了那年大赛金奖回锅肉得主之一的魏师傅:亲授回锅肉配方!(有不少独家小tips,很多厨师都不知道!)
又在大师方子的基础上,试验了十几个变种配方,整整一周公司都被馋人的酱香萦绕,为大家研究出了一份新手也能上手保证成功的亲妈教程!
说白了就是这4大问题:
👉到底选用什么部位炒(五花?后腿?前腿?)
👉提前预煮肉需要注意什么(时间、放什么调料)
👉回锅炒肉的火候(煸炒多久,大火还是小火?)
👉如何调出川菜酱香味型的灵魂(酱油、豆瓣酱的配比)
这些试验品都达咩🙅 ♂️
01
关键一:选对部位
猪后腿?猪五花?
先给结论:传统川菜讲究要用的猪后腿“二刀肉”,以及很多家常做法改用的五花肉,都可以。
先说二刀肉,也叫坐板肉/臀尖肉,是猪后腿靠近臀的位置。
特点一:瘦肉纤维比较细嫩,因为猪的长期坐卧,这个部位运动牵拉不大;
特点二:肥瘦比例4:6,肥肉部分占比不小且完整(肥瘦分明,不像五花肥瘦相间),因此煸炒过程中肥肉不会完全化掉,能保持一定Q弹度。
但是!出了川渝地区,其他地方菜场和生鲜APP都很难买到二刀肉!
所以我们分别试了最容易买到:前腿肉、普通后腿肉、五花肉。对于新手来说,五花肉是最容易炒好的(肥瘦均匀,不容易柴),其次是后腿肉。
👉前腿肉运动量偏大,瘦肉纤维长,口感紧实;筋膜比较多,且交错分布在肉里,不容易切出薄片;不推荐来炒回锅肉。
👉后腿肉虽然肥瘦纹路分明,好切片,但瘦肉部分硬,有明显纤维感,容易柴。
👉五花肉脂肪多,香气足,肥肉柔软而且容易烹出油脂,瘦肉久煮不柴。
btw,一定要买冰鲜猪肉,冷冻后的猪肉口感和香气都差很远。
02
关键二:猪肉的预处理
煮肉、切肉
回锅肉的“回”字,在于肉要经过两次烹饪,先煮👉切片再炒。
煮的熟度很关键,要刚断生、切开肉质还呈现略带粉红色溏心感。
先说煮的火候+时间。
根据川菜大师傅传授的秘诀,我们总结为10+15法。
冷水下锅后,开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保持略微沸腾的状态煮10分钟后关火;再浸泡15分钟,就可以获得完美的溏心肉熟度。
我们以生鲜平台上最常见的300-400g的盒装猪肉为例:
这个大小的猪肉块直接整煮,用上述10min+15min的方式煮出来就刚好是完美熟度。
煮肉的配料也非常关键!比赛中金奖回锅肉和普通回锅肉可能就差在这里。
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大葱段、姜片、花椒、花雕酒(还可以加入干辣椒、大料等),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
这里大师傅透露了一个秘籍给我们: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加入醪糟水和萝卜皮。
甜润的醪糟水可以更大程度的去腥,并且让肉吃起来有自然的回甘;萝卜皮是和肉一起煮,依托食材相互吸味。
还有个小秘籍,就是放菠萝,不仅能起到让肉有回甘味,而且菠萝煮肉,嫩肉效果一绝。
接下来一步很关键:煮好的肉要晾凉(可以盖上盘子或保鲜膜放置肉变干)。
冷却会让脂肪更紧实好切,炒出来也更容易成型。等到猪肉表面不冒热气,摸起来是常温就可以切片了。
但,切记不能把肉放冰箱冷却。(放入冰箱后再炒瘦肉肉质容易老,发柴,不化渣,也不容易起灯盏窝)
切肉的时候要注意,猪皮朝上、顺着猪肉纹理,尽量地切薄。如果你的刀工不太好,最好选一把刀刃相对薄的;切之前把刀磨一下,让刀刃足够锋利、。
肉片要足够薄和大,厚度保持在0.1-0.2mm,长度在5-6cm,更容易起灯窝盏。
03
关键三:调料配比
回锅肉就是吃个酱香味型。
我们参考了多个川菜师傅的版本,酱香的核心如下三样👇
郫县豆瓣酱、甜面酱、生抽酱油。(可以再加个永川豆豉)
先说豆瓣酱,这是打底的酱香。
家常版本选红油郫县豆瓣,想要风味更有层次,就要配合陈年豆瓣。三年陈豆瓣会有独特的醇厚酱香(价格也贵不少)。
大师傅教我们1:1混合红油豆瓣和陈年豆瓣:新年份用来红润油色,老年份用来增香。
豆瓣也并不是用越陈年的越好。如果你家里有五年甚至更老的豆瓣,就要注意配比,越陈年炒出来颜色越黑,发酵味越重。
甜面酱是很多人会漏掉的,但它能平衡豆瓣酱的咸度,增加酱香醇厚度,让酱香更加咸甜平衡。
酱油则是提鲜,而且作为液体令成菜不会太干稠。
不同大师傅的配方,用德阳红酱油、白窝油(四川挺贵的传统手工酱油)、甚至复制酱油的都有。
白窝油太浓郁,复制酱油风味复杂,我们尝试下来,四川德阳红酱油是最保险万能的选择,相当于生抽老抽二合一的缸晒酱油,既有生抽的鲜味,又有老抽的颜色,一瓶到位。
懒得网购的朋友,普通生抽+糖来替代就可以。推荐千禾380天酱油、盒马的木桶酱油。
最后最后,还有一味非常重要的:白糖。我们试过放糖和不放糖的版本,不放糖真的就不够有内味儿。
不放多,就一点点,要一个入口酱香咸鲜,收口略带回甜的效果——80分好吃和90好吃,往往就在这2-3g糖的毫厘之间。糖能提鲜,而且平衡咸度,让你觉得不会太咸。
配菜,最传统的做法是蒜苗,还有加入青椒、红椒、莲花白、蒜苔等等不同配料的,这个就看个人喜好啦。总体上分为三大流派:川西传统蒜苗回锅肉,川东旱蒸香辣回锅肉,广汉连山回锅肉。
最好选用红头蒜苗,香气更浓郁。切之前先用刀背将蒜苗拍散(香气容易释放),再斜刀切成4-5cm的长度(横截面大,更吸味道。
蒜苗杆和叶分开放,要分次下锅。
04
终于要开始炒肉了!
用什么油,大厨们都有各自的偏好:
有喜欢菜籽油的,植物性的清新香气比普通调和油更持久;有用花生油的,坚果风味更浓郁;也有坚持猪油是最香的。我们尝试下来,最简单稳定的就是将猪油+大豆油1:1拼配。
但如果你用的是五花肉,除了第一勺润锅的油(润完后倒出来),完全不需要额外用油了,小火煸炒五花肉就会析出大量油脂。
接着就是关键的炒制,先开大火倒入油润锅(这步最好别省掉),炙好锅以后,转小火煸炒到肉片“吐油”(肥肉析出油脂),控去过多的油脂。
我们测试下来发现,炒出灯窝盏的形状有几个关键点:
👉肉的部位:二刀肉肥瘦分明,肥肉更团结紧实,炒出的灯盏窝不容易塌掉;五花肉肥瘦相间,要出灯窝盏肉要切得够薄;腿肉通常肥瘦比在3:7甚至肥肉更少,是最难出灯窝盏的。
👉切法:肉片够大够薄,才容易出现灯窝盏。
👉炒的技巧:油量要给足,小火煸炒但锅内油温不能太低。
接着把肉拨到锅边,放入豆瓣酱,豆瓣酱一定要和油接触,炒出红油来才行。
然后放入姜片、蒜片、豆豉,炒出香气。
提前调个碗汁儿:甜面酱+酱油+白糖,一同加入出香上色;
然后放入蒜苗杆,翻炒略微变软后放入蒜苗叶子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肥肉软糯但不腻口,带有脆嫩之感,瘦肉化渣吃起来醇香但不硬柴。
回锅肉虽然也是急火短炒,但相对于其他爆炒的菜,对大灶猛火、翻炒速度的要求相对较低,还是非常容易在家制作的。
在家吃不追求灯窝盏的话,五花肉、后腿肉都可以拿来制作。
我们根据国际标准配方,称重每个食材、佐料的重量,精准配比做出来的回锅肉,99%的同事都表示:是餐厅出品的标准味型!好吃,但是太咸了🆘!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又调试了六七八九次,终于试出来基本大家都满意的配比!放在这里,大家记得收藏。有空试做了评论区给个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