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ent多孔介质与多孔压力阶跃面设置方法一文说清
Fluent多孔介质与多孔压力阶跃面设置方法一文说清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Fluent软件中设置多孔介质(porous zone)和多孔压力阶跃面(porous jump)的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Excel进行数据拟合以获取惯性阻力系数和黏性阻力系数,并在Fluent中进行具体设置。内容专业且深入,适合对Fluent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阅读。
01 引言
对于换热器、多孔格栅等在采用CFD方法计算时,划分网格存在困难,但又不可忽略其引起的压力损失,所以在Fluent中一般采用多孔介质porous zone计算散热器,采用压力阶跃面porous jump计算多孔薄板。(若不考虑换热,仅计算流场,也可以利用压力阶跃面计算散热器,将其简化为一个面。)
无论是多孔介质还是压力阶跃面,其理论基础相同,只是在Fluent中的设置略有差别。本文中我们假设所有的散热器都可以视为均匀的多孔介质。下面我们分多孔介质和压力阶跃面两部分分别说明如何在Fluent中设置。
02 散热器等采用多孔介质计算
1、风速压降数据准备
首先我们来看利用多孔介质计算散热器的Fluent设置方法,以下为某个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压降值(该值一般通过台架试验测得):
散热器厚度为0.1m,空气密度1.17kg/m^3,黏度为0.0000185kg/(m·s)。
2、理论基础
对于均匀多孔介质,可以将动量源项简化为下式:
式中ΔP为两侧压降值,单位为Pa;μ为流体黏度,单位kg/(m·s);ρ为流体密度,单位为kg/m^3;v为流体的流速,单位为m/s;Δm为散热器或多孔板的厚度,单位为米m;C2为惯性阻力系数,1/α为黏性阻力系数;
我们将上表数据拟合为一元二次且截距为0的方程Y=ax^2+bx,a和b分别对应上式中的1/2ρΔmC2和μΔm/α两系数,然后就可以将黏性阻力系数1/α和惯性阻力系数C2算出来了。
3、Excel数据拟合
3.1 将以上数据复制到Excel,选中数据,点击插入折线图,并将横坐标改为对应的风速,如下图所示。
3.2 右键折线,点击添加趋势线,并将右侧设置为2阶多项式,将截距设为0,并勾选显示公式。
3.3 显示趋势线与公式如下,我们将风速2m/s代入公式计算得风阻应该为162Pa,显然与趋势线不符,公式是错的,这是因为显示的公式并非以2、5、8、10为x值进行拟合得,而是1、2、3、4m/s。那么该如何纠正呢?
3.4 我们右键横坐标的风速,点击设置坐标轴格式,选中日期坐标轴,此时折线图和公式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再次将风速代入验算,发现此时公式已经没问题了。
3.5 根据拟合公式系数计算C2及1/α将拟合出来的公式y=7x^2-5x与下式对应,可以确定1/2ρΔmC2=7和μ/α=-5,而根据散热器厚度Δm为0.1m,空气密度ρ为1.17kg/m^3,黏度μ为0.0000185kg/(m·s)可以确定惯性阻力系数C2=119.7,1/α=-2702702.7。
4、Fluent设置
4.1 利用scdm生成下图流体域,流体域中间位置为一方形换热器,左侧为流体域入口,右侧为出口,进行网格划分并按照常规方法在Fluent中进行流体域设置,我们着重看散热器区域的设置方法,如果需要了解其他部分的设置方法,可在文末获取源文件或评论区催更。
4.2 流体域沿Y轴正方向穿过换热器流动,双击Cell Zone Conditions中的heatexchanger流体域进行散热器的设置。
4.3 将散热器流体域勾选Laminar Zone,内部流通视为层流。并勾选Porous Zone,将散热器视为均匀多孔介质区域。将Porous Zone栏中的方向1设置为流体流通方向,即Y方向设为1,将方向2设为任意另一个方向。并且在方向1上将黏性阻力系数Viscous Resistance设置为上文算得的-2702702.7,将另外两个方向设置为极大值,可以乘以1000或10000(设置太大可能会报错)。然后将惯性阻力系数Inertial Resistance主流方向设为119.7,另外两方向同样可乘以1000,即流动及流通阻力都在主流方向上,而另外两个方向阻力极大几乎不可流通。
4.4 湍流方程、进出口条件等设置完毕,初始化并计算会发现无法计算,直接报错,这就是此前公众号(HVAC小李工)文章链接:解决报错Divergence detected in AMGsolver pressure correction/coupled所述的问题,即惯性阻力系数和黏性阻力系数不能为负值,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一下Excel拟合公式的方式。
5、将惯性黏性阻力系数拟合为正值的方法
5.1 首先我们需要把Excel的规划求解器调用出来,方法如下:点击Excel左上角文件→点击选项→加载项→选中规划求解加载项→点击下方的转到;勾选规划求解加载项,并点击确定,此时在Excel的数据一栏中就会出现规划求解工具;
5.2 我们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自变量x与因变量y放在A和B列,然后再C列中先填入一个二次项系数预测值(比如1),D和E分别填入一次项的系数预测值和截距预测值(也可都设为1)。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再F列中计算每个预测y值,在F16中填入=$C$16A16A16+$D$16*A16+$E$16,式中$是为了保持C16单元格不变,通过向下拖动算出四组预测值。在G列中利用F16-B16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向下拖拽算出4组误差值。在H16中利用=SUMSQ(G16:G19)计算误差平方和。
5.3 点击Excel中数据菜单中的规划求解,设置目标选择H16误差平方和,并选择最小值,意为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在通过更改可变单元格中选择C16至E16中的系数和截差,意为此三个数可以变动;在遵守约束中添加C16和D16大于等于一个大于0的数字,E16=0,意为使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均大于0,截距等于0;点击求解;
5.4 选择保留规划求解的解并确定,这样就在原位置单元格中显示求解后的满足约束的系数值,并显示了相应的预测值、误差值;
5.5 如此可以得到风速压降拟合公式为y=6.442x^2+0.001x,系数均已为正值,根据散热器厚度Δm为0.1m,空气密度ρ为1.17kg/m^3,黏度μ为0.0000185kg/(m·s)及下式可以确定惯性阻力系数C2=110.12,1/α=540.5。
5.6 按照上文方法在Fluent中将散热器对应的计算域设置多孔介质参数,然后计算即可;
03 压力阶跃面
1、对于多孔薄板,当流体流过时会存在流阻,但划分网格也会存在困难,此时就可以采用porous jump多孔压力阶跃面来考虑多孔板引起的流阻。
与多孔区域porous jump的理论基础相同,在绘制网格时,将多孔板简化为一层面网格,在Fluent中右键该面,将该面调整为porous jump面,则会弹出以下小窗口:
该窗口内存在3个数,分别为①Face Permeability面渗透率,该值为上文中的α,即黏性阻力系数的倒数;②Porous Medium Thickness多孔区域厚度,即多孔板厚度;③Pressure-Jump Coefficient压力阶跃系数,即为上文中的C2惯性阻力系数;
2、通过仿真获取风速压降数据
上文提到我们在拟合公式之前,需要首先知道风速压降数据,可是有时我们并没有试验条件,那该如何解决?
对于下面右图中规则的多孔板,我们可以将其中一块划分出来,利用仿真方法计算出几组不同风速下的压降值。但应该注意,划分出来的部分应该能够通过复制代表整块板;
3、划分模型
上图多孔板每个孔由六个孔规则地围起来,各成60度角,因此可以将其中一个孔及六边形边缘划分出来,如下图,通过中心带圆孔的六边形复制即可代表整块多孔板。
对该单个带孔六边形划分以下流体域,左侧面设为速度入口,右侧面为压力出口,透明的六边形的六个长条面设置为Fluent中的对称面,设置在流体域中的带孔多边形表面设为基本的Wall表面。
在SCDM中创建上述几何体,然后进行命名,例如用鼠标左键选中左侧六边形表面,点击左侧Groups,然后点击Create NS,在下方填入inlet,同样的方法可以命名其他表面。(选中表面后Ctrl+G快捷键效果相同)
4、Fluent Meshing划分网格将该模型放入Fluent Meshing划分体网格,此文我们主要说明方法,网格质量我们这里不作讨论;
5、Fluent求解计算我们采用SST k-omega湍流方程,和Fluent默认的壁面函数等、入口速度设置为3m/s,监测出口最大速度不再变化视为收敛,计算结果如下,速度在孔口处最大达到7.21m/s,孔洞两侧的压降为18.2Pa。同样的方法可以获取入口速度为5、9、12m/s时的压降值,如下表:
6、利用上文中的方法,我们在Excel中进行拟合,拟合出的公式为Y=1.43x^2+0.1x,此时空气密度为1.225kg/m^3,黏度为0.000017894kg/(ms),厚度为0.002m,通过对照下式可以算出面渗透率0.00000035788,压力阶跃系数为1167.3。
将流场中的多孔板简化为一个面网格,并设置为压力阶跃面Porous jump,将以上数据填入即可在流场计算中考虑因孔板引起的风阻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将以上数据代入计算,如有错误,请在评论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