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光绪末年,清朝廷的新政改革——编新军、办警政、建学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光绪末年,清朝廷的新政改革——编新军、办警政、建学制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9121035_121164923

光绪末年,清朝廷在八国联军侵华后,为应对内外压力,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改革。这些改革包括编练新军、举办警政、废科举和颁行新学制等,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逃至西安的慈禧太后及其统治集团,深恐帝国主义列强把他们列为"祸首"而受到惩罚,且又内惭丧失民心而难以照旧统治下去,希图以维新改革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遂于1900年12月1日(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日)发布上谕,令臣下条陈改革朝政、吏治、民生、科举、兵政诸项事宜。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公开打出两年前还拼死反对的"变法维新"旗号,大张旗鼓地推行新政。但是清朝统治的君主制度则明确规定是不能更改的。为取得列强的“欢心”,还饬令驻外使臣向列强表示“敝国现议力行实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

1901年4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三日),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统筹和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派奕劻、李鸿章(李死后由袁世凯补任)、荣禄、邕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遥为参预。四月(5月),增补瞿鸿禨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纷纷上路献计献策。其中以六月(7月)刘、张会衔连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影响最大,系统地提出了兴学校、练新军、奖励工商实业、减冗员等内容,成为清楚变法的蓝图。

综计1901——1905年间,新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政治机构改革。主要是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

1901年7月(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1903年9月(光绪二十九年八月),设商部;12月(十一月),设学部。先后裁撤的冗官冗衙计有:东河河道总督、湖北、云南、广东三省巡抚,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等衙门,国子监,并裁汰书吏差役。此外还整饬吏治,停“捐纳”、“陋规”等等。

2.编练新军与举办警政。

编练新军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1901年8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谕令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八月)通令各省设武备学堂,增减将才,裁汰制兵练勇,编练新军。即在原有各营中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各省皆起练新军,即仿照欧美军制编练新式陆军。或就防军改编,或用新法操练。

为划一军制,于1903年12月(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在京师设立练兵处,作为练兵总汇之所,以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办;各省设立练兵督练公所,主管练兵事务,由督抚、将军、都统兼任督办。开办警政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有成效的新政项目之一。中国本无警察,有关社会治安、捕盗、民刑、词讼、公共卫生等均由保甲局管理。保甲历来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天津期间,在北京由“安民所”设巡捕以维护其殖民统治;在天津由殖民统治机构“都统衙门”设立巡警。

1902年8月(光绪二十八年七月),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招募巡警3000名,由赵秉钧训练,并设警务学堂培养巡警骨干以推行警政。随后,联军撤销都统衙门,交还天津,但要求清朝当局不得在天津及其周围20里内驻军。

袁世凯将直隶总督衙门从保定迁到天津后,以“维护治安”为名,把军队变为警察进驻天津,先"以新练军两营改编巡警,驻金钢桥迤北,是之谓北段巡警局";并从保定"派巡警1500名来津驻扎,设总局于东门外滨河地方,是之谓南段巡警局",并设立天津巡警总局,任赵秉钧为总办。这年冬,设立天津警务学堂,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将保定警务学堂并入,改名为北洋警务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设立天津四乡巡警。北洋警察的建立与完备,成为中国警政的开端。是年七月(8月),设立巡警部,以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为尚书,赵秉钧等为侍郎。并谕令各省设立巡警,以北洋为模式办理警政。次年,罢北京工巡局,改置京师巡警厅。各省相继举办警政,但大都徒有虚名,却以"巡警捐"的名义大肆勒索。

3.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新式学堂

废科举和兴学育才是新政的另一重要内容。张之洞、袁世凯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首领人物,亦是热衷于兴办新式教育的地方实权人物,并成为废科举、兴学堂的倡导者和决策人物。在他们左右下,清廷于1901——1905年(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1901年6月(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张之洞奏请降旨宣谕改革科举,讲求实学。七月(8月),谕令自明年起,废除八股程式,乡试、会试等均试策论,并停止武科。八月(9月),谕令各省所有书院改为学堂,“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12月,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为学堂毕业考试合格者,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

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一日),诏命张百熙为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切实整顿,预期造就通才,明体达用;并将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8月15日(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颁布由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壬寅年,故有《壬寅学制》之称。嗣因该章程不够完备而未实行。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正式颁布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在《壬寅学制》基础上删繁就简和增补而成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重订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因是年旧历为癸卯年),并饬令全国推行这一新型的学校教育制度。

此学制共分3段7级,长达29——30年。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4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共3级13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设中等学堂一级共5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3——4年,通儒院5年,共三级,11——12年。师范教育分初级与优级两等,修业年限共8年。实业教育分初级、中级和高等3级,修业年限共15年。此外,译学馆及方言学堂属于高等教育阶段,修业年限5年。《癸卯学制》还详细规定了管理体制。新学制的颁行,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与教育宗旨的确立,而使教育成为国家的要政之一。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