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诗词鉴赏之相思离别典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诗词鉴赏之相思离别典故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1/08/17307654_1129291040.shtml

在中国古诗词中,相思离别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常常借助特定的意象和典故来表达离愁别绪。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相思离别典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劳歌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位于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后来"劳歌"成为送别的代称。

长亭

古代驿道上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因此"长亭"后来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例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南浦

屈原《楚辞·河伯》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诗句,"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送别之地。例如,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或"阳关"。

杨柳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行路难

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例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以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鹊。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例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羌笛

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于树下哭泣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中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危楼

危楼,指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登高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例如,柳永《蝶恋花》中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

水晶帘

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例如,李白《玉阶怨》中的"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辽西

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例如,金昌绪《春怨》中的"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玉阶

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例如,李白《菩萨蛮》中的"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期程,长亭更短亭"。

屏风

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例如,李商隐《嫦娥》中的"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峨眉

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例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罗幕

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例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彩袖

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例如,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关山月

乐府曲调,多表现征戍离别之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