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
初创企业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
初创企业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从设立阶段的资金来源选择,到经营阶段的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管理,再到融资阶段的股权稀释和对赌协议,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隐藏着潜在的法律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初创企业可能遇到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
设立阶段的法律风险
1. 选择资金来源的风险
债权融资的核心法律特点是债权人可以享受固定收益且无需承担损失本金的风险;股权融资的核心法律特点是双方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创业者初期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自身风险和经济压力,在创业的中后期可主要采取债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
2. 选择组织形式的风险
商事主体的法律风险设计是从设立时开始的,基于不同的责任分担机制和交易实际需要,立法者为创业者提供了多种组织形式选项。其中,个体工商户、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合伙企业是最常见的三种组织形式。
3. 确定注册资本数额的风险
股东在经营过程中,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定期进行增资,一方面可有效控制股东的出资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保持公司注册资本与业务规模相匹配。
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
1. 合同签订的风险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总体在缔约地位上处于劣势,在合同谈判中话语权较弱,因此往往会签订一些权利义务非常不对等的合同。因此,初创企业对于核心业务合同应当委托律师制定专业范本,以便重复使用,降低风险。
2. 劳动用工的风险
企业针对劳动用工的风险可通过以下两个抓手以降低风险:一是制定劳动合同范本,二是购买社会保险。
3. 公章管理的风险
初创企业更要加强公章的实体管理,留存公章的审批和使用记录,做到有迹可循,避免承担因公章管理不善带来的法律责任。
4. 对外担保的风险
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对外提供担保,一方面要全面考察被担保方的资信情况,另外一方面尽可能要求提供反担保,以尽可能降低自身风险。
融资阶段的法律风险
1. 丧失控制权的风险
创始人在融资的过程中要把控让渡股权的节奏和比例,切忌一次性让渡过多股权,导致后续无法操作,以至于企业在需要保命时创始人失去企业的控制权。
2. 对赌失败的风险
关于对赌协议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基本形成共识,无论是投资人和股东/实际控制人对赌,还是和目标公司对赌,如没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无效情形,则对赌协议有效。
初创企业在面对法律风险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预防和管理,通过合理选择创业形式、制定完善的公司制度和协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意合同签订事项等方式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