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跳高技术发展的物理学依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跳高技术发展的物理学依据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knowcat.cn/x/20250105/929840.html

跳高运动不仅是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更是科学原理在体育运动中的完美体现。本文将从物理学的角度,深入解析跳高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不同跳高姿势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如何推动了跳高成绩的不断突破。

一、跳高运动的基本构成

跳高是一项通过助跑和无支撑跳跃来跨越一定高度的运动项目。从技术层面来看,跳高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环节: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这项运动不仅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

二、物体重心的位置与形状的关系

在地球表面和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重力,重力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的。但是,在分析力学现象时,为了简便,通常可以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是集中作用在一点上的,这一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不同物体的重心位置是不同的。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密度分布不均且形状不规则重心位置差异很大。密度分布和形状改变,其重心位置随之改变。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可变物体。不同的运动姿势由于质量分布和形状的不同,其重心位置也各不相同。如图甲所示:

  1. 人并足直立时,重心位于身体中轴线腹部位置;
  2. 双臂上举,重心上移;
  3. 身体侧曲,重心外移直至身体以外部分。

三、跳高运动的规则及技术的发展

跳高的成绩(越过横杆的高度)H,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运动员自身的重心高度H∫;运动员跳跃时重心能够升起的高度H2;运动员过杆时重心与横杆的高度差H3,又叫盈余高度。即:H=H∫+H2+H3

H∫可以通过选材来实现(挑选身高腿长的运动苗子); H2可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以提高重心上移高度。但是,身高和力量已无太大突破空间,盈余高度却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了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掘提升盈余高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以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1. 跨越式

跨越式跳高是经助跑后起跳,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越过横杆的技术。1864年,英国运动员罗伯特•科奇以该技术创造了1.70米的第一个跳高世界纪录。但是,该技术仍存在很明显的缺陷:运动员过杆时,重心位于横杆之上。其越过的高度H=H∫+H2-H3(见图乙-1)。

2. 滚式

运动员采用左侧斜向助跑,过杆时以身体左侧滚过横杆。1912年,美国运动员霍林以该技术赢得大学生田径赛冠军,这也是人类首次越过2米的高度。

3. 背越式

背越式相对于滚式和俯卧式是反其道而行之,因其过杆时身体反弓并且脸面朝上而得名。在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21岁的福斯贝里以2.24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奥运会记录。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联邦德国运动员韦希格又以该技术一举征服2.36米的新高度。在该技术问世20多年里,人们从惊奇、怀疑、研究到普遍采用,最终成为当今绝大多数运动员所采用的姿势。背越式跳高,因运动员过杆时,其身体反弓,可最大限度降低重心(相对自身体位),使过杆高度远高于过杆时运动员重心高度,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升运动员过杆时的盈余高度,从而使运动员最大程度发挥了运动技能,运动成绩也得到了较彻底的提高(见图乙-2)。

四、结论

人们对运动姿势与重心位置关系的研究,促进了跳高运动的技术发展,运动技术开发是无止境的。体育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世界竞技体育更是飞速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凭发达的四肢是难以攻克这项尖端技术的。相信只要我们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抱定奉献精神,坚守科学立场,把科学理论与体育运动实践紧密结合,必能在今后的体育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出更新、更高、更好的体育技术,为我国运动员不断创造体育佳绩做出贡献,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参考文献:

[1]张保罗.田径.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郑广垣.力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过家兴.人体运动实用力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