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当心是糖尿病引发的黄斑部病变!
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当心是糖尿病引发的黄斑部病变!
一位壮年在职糖尿病患者,因为觉得看东西有暗影,而发现是双眼糖尿病黄斑部水肿,左眼伴随黄斑前少量玻璃体出血。牛津眼科诊所院长赵效明指出,今日有多元眼内注射药物可选择,施打频率略有不同。经过讨论后,患者选择可以双管齐下抑制血管不正常增生,且有机会快速减少视网膜积液、血液渗漏的药物。在稳定治疗后,其施打频率调整至约4个月注射一次,治疗便利性明显提升……
黄斑部是视网膜中相当敏感的感光区域,当黄斑部发生病变,可能会对视觉造成视线中心出现黑点、扭曲、模糊、颜色黯淡等冲击。赵效明指出,常见的黄斑部病变,包含: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部退化病变(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nAMD )与糖尿病黄斑部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等。
赵效明说,随着年纪增加,黄斑部容易发生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罹病风险也可能随之提升。其患者脉络膜的血管因异常增生且结构不紧密,水分与血液容易从血管中渗出,水肿与出血的情况可能接踵而至。根据亚洲的研究显示,在40岁(含)以上的民众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约为3.6‰;根据另一研究指出,全球约有800万人因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而受苦。
赵效明接续说明,糖尿病黄斑部水肿是因为长期处于血糖过高的状态,使微血管周边细胞(Pericyte)死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现黄斑部水肿。而在我国18岁以上民众糖尿病盛行率为男性11.4%、女性8.9%,这群糖友在终生患有糖尿病黄斑部水肿的比例约10%。可以见得糖尿病黄斑部水肿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
「黄斑部病变可能夺走视力,让人失去工作能力、无法开车、连走路都有问题,对患者与家庭造成很大的冲击。」赵效明强调,「黄斑部病变对视力造成的破坏有时是不可逆,建议及早介入、积极处理,避免错失黄金治疗时间。」
过去针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与糖尿病黄斑部水肿是使用雷射疗法,但是治疗成效有限,而且雷射具有破壞性,可能让患者的视力退步。
现在,可以使用抗血管新生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与糖尿病黄斑部水肿。赵效明说,眼内注射抗血管新生药物能够抑制异常血管新生,稳定患者的视力。
听到要将药物注入眼球内,患者可能会有些担心。不过在进行治疗时,医师会使用局部麻醉,并利用30G细针注射,这些方式都能有效减缓不适。
赵效明说,现在有新型药物可双管齐下,抑制血管增生并帮助稳定血管,有机会可以快速减少视网膜内、黄斑下的积液、血液,甚至加速吸收玻璃体出血,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在状况稳定后,最常有有机会约4个月注射一次,可延长治疗的周期、减少回诊的次数、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由于黄斑部病变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患者非常重要。建议大家定期至眼科检查,在家里也可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自我检测工具,初步判断是否出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部退化病变与糖尿病黄斑部水肿的症狀。
请先遮住单隻眼睛,注視阿姆斯勒方格表中心的圆点,然后换另一隻眼睛观看。若方格中的线条看起来有扭曲、变形,或出现暗影的状况,就要尽快至眼科检查。
「只要发现视力突然变化,就要立刻就医!」赵效明说,「越早确定诊断,越早接受治疗,越有机会保留视力。」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部退化病变与糖尿病黄斑部水腫的初期症狀不明顯,若延誤治療,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趙效明說,眼內注射抑制血管增生藥物有助穩定視力。新型藥物可雙管齊下,抑制血管增生並幫助穩定血管,有機會快速減少視網膜內、黃斑下的積液、血液,甚而加速玻璃體出血吸收。待狀況穩定後,最長有機會可約4個月注射一次,能減少回診次數、降低患者心理壓力。
摄取均衡营养、维持正常作息、避免过度用眼都对眼睛的健康非常重要。赵效明说,三高患者务必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达标,并定期检查眼睛,好好照顾灵魂之窗!
(本文获照护线上授权转载,原文为:抢救视力不能等!治疗糖尿病黄斑部水肿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眼科医师图文懒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