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两大功勋教练为樊振东在社媒公开争论,孰是孰非?
国乒两大功勋教练为樊振东在社媒公开争论,孰是孰非?
国乒两大功勋教练吴敬平与尹宵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就樊振东事件展开公开争论,引发广泛关注。吴敬平指责国乒被资本裹挟,称樊振东因此被迫退赛,而尹宵则回应称这是对乒乓人的侮辱。这场争论背后,实则是传统派与改革派在商业化转型中的深层矛盾。
就在昨天,也就是北京时间的2月15日,国乒曾经的功勋教练吴敬平,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文直指国乒当前被资本裹挟,称樊振东也因此被逼退,以及对WTT的赛制不公与“霸王条款”问题再次提出异议。
作为国乒曾经的“金牌教练”,吴敬平指导曾经培养出吕林、秦志戬、马琳、王皓、许昕和樊振东等一众世界冠军,是公认的技术型教练,在乒乓圈子里声誉很高,可以想象得到,最近因为WTT不合理规则以及国乒乱象所引发的舆论风波,本来已经略有平息态势,但在吴指导此次发声之后,这些尖锐的问题再次被推到了前台。
吴指导发声之后十个小时,另一位国乒功勋教练尹宵(原名尹肖),火速开通了自己的社媒账号,针对吴敬平的质疑提出了自己的反驳,称对方是在“颠倒黑白”,“是对这一代乒乓人努力的侮辱”,又称国乒现在没有太大问题。
至此,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两大功勋教练的公开争论,看似个人观点碰撞的争议,但明眼人都知道,实质上正是当前乒乓圈子里的传统派与改革派之间,对于国乒在商业化转型、赛制改革与运动员权益保护之间的深层矛盾。
不得不说,吴敬平指导所指出的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甚至也是迫切需要去解决的,尹宵指导的回应也略有避重就轻之嫌,看上去似乎有偏帮当前国家队教练组说话的嫌疑——甚至王皓、马琳这两位吴指导的门下弟子,却偏偏在社媒上给尹指导点了赞,更是让吃瓜网友们对事情背后的利益纠葛浮想联翩。
那么,到底此事孰是孰非呢?
一、争议背景:WTT改革与国乒的“妥协姿态”
国际乒联主导的WTT赛事体系自推行以来争议不断,从阿鲁纳和西蒙高茨频频开炮怒怼WTT,再到樊振东和陈梦的退出世界排名,其核心矛盾不外乎是商业化需求与运动员竞技权益的冲突。
一方面是赛事密集,奖金微薄;另一方面是运动员被强制参赛,而WTT的财政不透明更加剧了运动员群体的不信任。
这才有了“资本裹挟体育”的批评之声。
此后,WTT与国乒都迅速做出了回应:
WTT这边,在刘国梁的亲自斡旋下,对退赛罚款条款进行修正,允许运动员持外卡参赛,试图平衡商业利益与运动员权益——尽管或许是如吴指导所言,其中还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本质上也确实起到了“危机公关”的作用。
国乒这边,临时出台了新的选拔方案,宣布巴黎奥运会的冠军无需通过积分竞争即可获得4月的澳门世界杯与5月的多哈世乒赛单打资格,这一调整,尽管没有明言,但毫无疑问正是对樊振东和陈梦两位功勋老将的“保护性让步”。
如此双管齐下,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樊振东和陈梦铺设回归的台阶,毕竟樊振东多次强调过,自己只是退出世界排名,并不是退出国家队,也不是退役。
所以,这一保护性让步,正是国乒管理层在释放自己试图缓和矛盾的意图,其效果非常明显,近日网络上已经出现了疑似樊振东回到体育总局训练的照片。
二、吴敬平观点的合理性与其时机错位
吴敬平指导对WTT改革的批评并非无的放矢。
其核心论点——过度商业化损害竞技公平、霸王条款挤压运动员选择权——确实揭示了职业化进程中资本逻辑的潜在风险。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许多顶尖运动员都遭遇过WTT“制度性绑架”,除了不得不退出世界排名的樊振东和陈梦之外,孙颖莎在巴黎奥运会之后遭遇的疲劳性伤病和状态低迷,其罪魁祸首也是WTT的过度商业化。
但是,尹宵指导有一句话也说得很对,WTT的商业化是势在必行的,这关乎的是整个乒乓球圈子从业者的待遇问题。
这些道理笔者在此前的许多文章里都有讲过,就不再多谈。
现在的问题核心在于,吴指导说的内容并没有错,但时机与方式不对。
在当下,国乒已通过规则调整释放缓和信号,而樊振东和陈梦也正在和国家队管理层互相递台阶,即将回归国家队——这个微妙的时机里,吴指导重新将争议翻出,真的不会对樊振东的回归产生负面影响吗?
一则,网友本来就对巴黎周期里樊振东“被消耗”和“后勤保障不足”的状况颇有怨言,此时争议再起,樊振东立时就要陷入“支持恩师”与“服从团队”的两难处境;
二则,经过亚锦赛的惨痛失败之后,国乒陆续通过WTT年终总决赛和新加坡大满贯的胜利站稳了脚跟,教练组最近几站比赛里加强对年轻队员培养的意图也非常明显,林诗栋表现亮眼、陈垣宇也抓住了机会,但吴敬平此时的批评,毫无疑问将会被视为对当前梯队建设战略和青训人才的否定,再次动摇国家队内部的团结根基。
三则,两位功勋教练的隔空对峙,以及争议的公开化,将会进一步加深和激化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对立。
这种事情,如果处理得不好的话,未必不会让樊振东和陈梦回归国家队的事情再度横生波折。
三、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冲突
尹宵指导当年也曾经有过自己的伤心往事。
昔日蔡振华指导主政国乒的时候,就曾经以教练队伍需要年轻化为由,将当时本来大有希望成为国乒主教练的尹宵下放到了山东,这才有了后来刘国梁少帅当家的故事。
但尹指导不仅没有抱怨,反而通过自己的倾力培养和指导,将张继科再次送入国家队,此后更是在地方队植根青训多年。
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之间,有时候确实会出现一些矛盾,甚至可能看上去也不太公平,但需要强调的是,国乒队伍历来都要求个人服从集体,选标配标准也一再强调“思想作风与竞技实力并重”,而在世界杯和世乒赛即将开战的关键当口,将队伍的内部矛盾公开化,很可能会影响到国乒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团队凝聚力。
而现在,这里面又掺杂了传统派和改革派之间的价值观之争和利益之争——这种争端会在樊振东身上集中爆发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毕竟他既是传统培养体系成就的“超级个体”,却也是商业化时代被规则束缚的“典型案例”。
确实,一直以来,樊振东为了国家队的大局牺牲了很多,他也值得更好的待遇,所以在巴黎奥运会之后的种种事件里,舆论几乎是一面倒地偏向樊振东。
然而,还是那句话,时机不对。
在樊振东和陈梦即将回归的敏感期,争议重提可能抵消管理层的缓和努力,甚至让运动员成为派系博弈的“牺牲品”——难道这就是吴指导愿意看到的吗?
吴指导此次把矛盾推向明面本就是错误,而尹宵指导的回应更是错上加错,无论如何,内部渠道的理性探讨肯定要比公开互怼更利于凝聚共识。
WTT确实存在问题,国乒也确实有些乱象需要纠偏,然而,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的时候,就越是需要小心谨慎,真正的团结不在于表面和谐,而在于对共同目标的务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