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方向感”可以训练,这6款小游戏,能助家长一臂之力
孩子的“方向感”可以训练,这6款小游戏,能助家长一臂之力
最近一位母亲发现,孩子学会走路后,方向感似乎特别差。比如,当孩子需要去拿电视机柜下面的花篮时,即使在家长的指挥下,也经常走错方向。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在客厅玩耍时,孩子也经常分不清前后左右。
孩子的“方向感”不好,是可以训练的
其实生活中方向感差的孩子很多,这是正常现象,并非先天缺陷,是一种可以发展培养的能力。
有些孩子天生记忆力比较好,对于去过的地方,走过的路,脑子里都有一个大概印象。因而当你再提出同样的指令时,孩子很快就能找到方向。
有些孩子方向感非常不好,就算在自己家里,也很难分清方向。要父母引导,才能找到正确的位置。
对于方向感比较差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引起重视,这属于生活常识问题。
关于“方向感”的问题
方向感属于视觉空间智能的一个方面,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数学能力。孩子方向感好,容易找到到路,也会得到更充足的安全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方向感最明显的差异是男女有别,女生普遍方向感比较差,出门找不到路是正常现象。开车也是,需要方向感引路,这也是大部分男生车技比较好的原因。
简单来说,女人确定方向是通过标志性建筑来辨别,比如左边是银行,右边是药店。而男人更倾向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确定方向,比如南边是商场,北面是游泳馆。
因而,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进行针对性训练。女孩子,就教他们通过建筑物来识别方向,男孩子就让他们识别方位。
当然,培养方向感不仅看性别,还看孩子的年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培养方向感的方法不同。
根据孩子的年龄培养方向感
1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主要听声音,他们对声音反应最快也最准确。如果某个物体突然发出声音,孩子就能迅速辨别方向。针对这一特征,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方向感。比如家长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喊,让孩子通过声音找人。
2岁的孩子:
这时孩子能对方位有个大概认知,比如分清楚前后左右、上面下面。针对这一特征,家长可以让孩子加深方位的认知度。比如让孩子知道眉毛在眼睛上面,鼻子在嘴巴上面,这种方式简单且潜移默化。
3岁的孩子:
孩子成长到2岁半时,空间概念进步最快,这时就能听懂家长的指令了。比如把镜子放在桌子上,或把小板凳放在桌子下,也能够完全辨别左右的方位。成长到3岁时,空间感和方向感逐渐成熟,知道事物存在的具体定位,比如小草长在地上,鸟儿会在天空中飞,马在地上跑。
对于方向感不好的孩子,家长不能只按照一种方法训练。可能有很多妈妈看到网上有训练方向感的方法,就拿来套用在自家孩子身上,这样可能收效甚微。要培养孩子的方向感,还是得对症下药,并且越早越好,可以避免将来的烦恼。
这6款小游戏,能助家长一臂之力
描述房间的布置
可以给孩子画一个家里方位图,哪块是客厅,哪块是厨房,哪里又是孩子自己的房间。标注出具体位置后,让孩子剪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用以代表房间的不同区域。比如玩具房的窗子,让孩子把纸片贴在这块地方。整理物品
孩子自己的玩具让他自己收拾,并且妈妈要有原则。比如模型飞机放在第二层,蜘蛛侠放在第一层,要让孩子自己放好。让孩子做出行动之前,妈妈首先要提供给孩子详细描述,不要只是给个大概方向,让孩子自己去猜,这样孩子可能会很懵,也容易失去行动力。躲猫猫
几乎没有孩子会拒绝这个游戏,因为这让他们觉得很快乐。家长可以寓教于乐,比如大人藏起来,让孩子来找。还能一边藏一边说:“宝宝,我在门后面。你赶快来找我啊。”孩子在寻找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在进行方位的定位,这也能加强他对家里空间的熟悉。修建“公路”
给孩子提供建筑模型,找一块空地,设立几个基点,分别代表房子、菜市场还有商场。试着让孩子在这几个基点之间修建公路,家长可以跟孩子描述具体的路线怎么实施,然后让孩子找方位。
此外,家长还可以增加游戏额红绿灯的设置,让任务变得更复杂一些。比如菜市场的右边前方设置红绿灯,孩子在不断找方向的过程中,提升方向感。
找萝卜
平常家里的蔬菜,其实也是可以用来玩游戏的。准备一些红色和白色萝卜,把菜篮放在桌子上。跟孩子说要把红萝卜放到菜篮里,把白萝卜放到桌子上。通过摆放萝卜,可以让孩子分清楚上下左右的方位概念。玩游戏棋
有一种爬山游戏棋,里面的地图上会绘制村庄、鸡舍、牛圈等地方,在和孩子进行游戏时,妈妈可以先给孩子描述路线。比如从村庄上去,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个门,还有一条消息,然后还能看见什么?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跟着方向走的同时,保持专注力。如果走一遍不会,可以多训练几遍,知道他弄清楚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