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靠临摹古画成名?一位国画大师如何在拍卖市场追上毕加索
张大千靠临摹古画成名?一位国画大师如何在拍卖市场追上毕加索
张大千,20世纪最传奇的国画大师,这位如今作品在全球艺术市场成交金額已超越毕加索成为全球第一的画家,却曾经当过土匪、做過和尚、画过仿画、受过战争迫害并栖身海外各国数十年,甚至历经眼睛失明。然而,他却成为徐悲鸿眼中“五百年来一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并与20世纪西方绘画代表人物毕加索平起平坐。
本文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张大千的传奇人生以及他在艺术史上的特色与贡献:
- 性格养成:曾经当过土匪、做过和尚?与毕加索齐名的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之名如何而來?
- 国内地位之建立:如何从画仿画、“南张北溥”等名号以及临摹敦煌壁画建立国内画坛的地位
- 国际地位之建立:栖身海外各国的张大千如何通过国际画展、与毕加索见面切磋,直到晚年眼睛失明却开创“泼墨山水”技法等进一步奠定自己的国际画坛地位
- 艺术史的特色与贡献:上述传奇的生平以及各时期的作品如何反映出张大千于艺术史的特色与贡献
张大千于国内地位的建立
2.1 临摹仿画惊呼画坛
张大千在上海拜曾熙与李瑞清为师,当和尚还俗后终于开始全心投入绘画。而张大千临摹古画原是为学习笔墨精髓,但技巧却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原来张大千在临摹时的勤奋程度不是只有临摹一次,而是两三次甚至不下十次,直到不用看原画而能清楚记得其构图、笔法、气韵而直接丝毫不差地画出整张画。尤其仿石涛惟妙惟肖到甚至被挂上“石涛再世”的名号,所以年轻时的张大千也可能是中国画史上最顶尖的仿画高手,当时不少国画大师与藏家都难以分辨其真假。
张大千仿画广为流传的故事众多,其中“故事主角”包含知名国画大师黄宾虹(被张大千的假石涛换了真石涛)、当时北方最有名望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想当众炫耀石涛画册却被张大千当场证明是自己画的)、威震华北的年轻少帅张学良(收藏了张大千的石涛假画却约张大千来吃饭而成了挚友)、上海地皮大王程霖(纨绔子弟满屋子张大千的假石涛还被张大千用计羞辱了一番)、知名画家兼鉴赏家吴湖帆(张大千用宋纸完整仿了宋代梁楷的《睡猿图》而骗过了吴湖帆,有趣的是吴后来又以高价位转手给日本古董商)等人都曾将张大千的仿画当作真迹。这些事迹在当时很快地流传开来并让张大千光靠仿画技巧与传奇轶事就成了大名,张大千也开始办画展,足以卖画维生并成为知名的職業畫家。
当然张大千这样靠仿画成名的方式有人欣赏也有人不认同,例如黄宾虹等人即使成了故事主角仍然对张大千推崇备至,但也有像齐白石这样的传统国画大师并不那么认同。然而更有趣的是,张大千并未因此惹怒画坛,反而还能持续和几乎每位圈内人士都广结为好友,且张大千刻意创作的仿画为数不少也进了众多博物馆的收藏之中,似乎无损张大千的藝術史地位,頗讓人玩味與思考。
2.2 不但要成名还要到处成名
然而张大千靠著仿画成了名就停止脚步了吗?并没有,张大千逐渐跳脱了单纯的临摹而能灵活运用各种古画的技巧,并不停与各地的绘画大师结识与切磋。1928年,已在上海成名的张大千来到了北京,与当时在北京名气更大的旧王孙文人画家溥心畬碰面了,两人背景相异却一见如故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往後两人常共同作画并一起展览作品,尔后“南张北溥”之说传遍大江南北,张大千始得与溥心畬齐名且两人的绘画技巧与名声都更加提高。(张溥两人更详细的比较请参考:石浩吉、劉家蓉撰《重新評論「南張北溥」的價值與價格》(一)&(二))
而后来人们更把比张大千年长36岁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并称为“南张北齐”,张大千甚至被中国现代会画之父徐悲鸿称赞为“五百年来一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至此,张大千不但成了名而且堪称为名满全国。
2.3 乱世中远赴敦煌临摹壁画
然而1941年四十多岁的张大千为何要远赴黄沙漫漫的敦煌呢?我们不要忘了目前提到的张大千生平之背景并非一个太平之世,1937年開始了中日八年抗戰,而中國境內藝術界對於繪畫改革乃至新舊思維的爭論也不斷漫延,追求西方技法的革新派例如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相比於齊白石等傳統畫派就形成了兩相對立的氛圍。(有關當時的時空背景請參考:石浩吉、劉家蓉撰《近現代經典大師的繪畫改革與中西合璧》)
张大千身處這場漩渦的中心以及兵荒馬亂的環境,不發表任何評論或立場,卻選擇了一條不但可以更提升自己繪畫格局又足以影響整個畫壇的路—遠赴敦煌。如今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或許我們能輕易了解中國各時期的繪畫風格,然而在張大千那個年代,想目睹宋元的繪畫已極為困難,隋唐的人物畫以及繪畫色彩、線條更少有畫家真正看過,張大千在敦煌就有如發現了藝術寶庫般地興奮至極。因此,張大千耗費將近三年,冒著生命危險並忍受惡劣的沙漠環境,幾乎用盡所有家產甚至債台高築到差點拖垮了成都一家銀行,卻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有規模、最有計畫、花費人力/時間/財力最多的敦煌壁畫臨摹。
张大千耗时将近三年的这批敦煌壁画临摹画作,造成极大的轰动,甚至可以說形成了一次中國繪畫的「文藝復興」,不但真正奠定了张大千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也使得张大千往后的绘画技法得以随心所欲地上溯至宋元乃至於隋唐的色彩与线条。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超过两百多幅壁画有六十多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剩余上百幅也捐给了四川博物馆,如此本应为国家预算级的绘画工程最后却由张大千一个人总结欠下的上万两黄金的债务,张大千事后也坚持不讓政府协助偿还而靠自己用了将近二十年来还清。可以說,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所投入的鉅资並未直接带来多少金錢上的回報,然而却帮他在未来的发展乃至国际地位打下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