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保健?养生保健知识助你提升健康分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保健?养生保健知识助你提升健康分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cm.org.tw/blog/why-health-maintenance-boost-your-wellness-score/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开始发现,稍微熬夜就难以恢复精力,偶尔回一场感冒也要花更长的时间康复?这种变化,往往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发生,让人不禁思考:「我的健康,真的还和以前一样吗?」

从年轻无忧到健康警觉,保健刻不容缓

还记得年轻时,那那种熬夜、随便吃喝,隔天依然充满活力的日子吗?那时的我们,似乎对健康毫无顾虑,认为身体总能自己恢复。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你是否开始发现,稍微熬夜就难以恢复精力,偶尔回一场感冒也要花更长的时间康复?这种变化,往往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发生,让人不禁思考:「我的健康,真的还和以前一样吗?」

《黄帝内经》提到:「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句话精准地描绘了年龄对身体机能的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身体的新陈代谢逐步减缓,气血运行变得不如年轻时顺畅,健康分数也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当健康分数从80分降至60分时,或许我们尚无明显不适,但当分数进一步下降,身体便开始发出警讯,这时才意识到保健的重要性。然而,真正的健康管理,并非在生病时才开始,而是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提早将健康分数维持在最佳状态,避免未来的健康风险。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而是让身体维持在一个可以「禁得起偶尔糟蹋」的状态。通过正确的保健观念与行动,即使面对压力、环境变化,依然能够拥有充沛的活力。现在,就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让保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等到疾病来临时才手足无措。

健康分数的概念:从100到60分的过程

你是否曾经想过,当我们年轻时,健康状态如同满分的100分,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分数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许多人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不适,就代表身体依然健康。然而,事实上,人体会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生活习惯、压力及环境因素逐渐下滑,直到影响日常生活才被察觉。《黄帝内经》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当身体的正气逐渐减弱,外邪便容易入侵,这正是健康分数下降的写照。

研究显示,人体在30岁前后通常能维持较好的生理功能,然而在40岁以后,随着新陈代谢减缓、器官功能衰退,健康分数开始悄悄下滑。令人惊讶的是,多数人在健康分数从100分降到80分,甚至60分时,可能完全无感,因为我们的日常活动仅需60分左右的体能支持。然而,当分数进一步下降至50分以下时,身体开始发出警讯,例如疲倦、失眠、免疫力下降,甚至慢性疾病的出现。这时候,许多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匆忙求医,却忽略了日常保健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一位长期生活不规律的上班族,过去多年没有任何不适,但在一次小感冒后,竟需长时间休养才能恢复。这反映出他的健康分数已经长期处于低档,仅靠短期的医疗干预无法有效改善整体状况。因此,关键在于及早识别身体的健康警讯,并通过良好的饮食、运动与休息来维持健康分数,避免隐性问题进一步恶化。

健康分数如何随年龄下降,影响我们的身体状况

你是否曾经疑惑,为何年轻时熬夜、暴饮暴食后仍能迅速恢复,而现在稍微疲劳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调整?这正是健康分数随年龄下降的体现。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在30岁后逐渐衰退,内脏功能、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黄帝内经》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说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阴气逐渐亏损,导致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这使得我们对外在压力和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根据研究,人体的基础代谢率(BMR)每十年约下降2%至3%,这意味着我们消耗能量的能力逐年减弱。当身体的健康分数从80分逐步降至60分时,常见的变化包括:体力下降、睡眠质量变差、消化功能紊乱以及慢性疲劳。许多人因为生活需求,只要身体尚能支撑日常活动,往往忽视这些潜在问题,直到身体发出更强烈的警讯时才惊觉健康亮红灯。

例如,一位50岁的男性在年轻时活力充沛,能轻松应对高压工作,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发现专注力下降,身体疲劳不易恢复,甚至偶尔出现胸闷和关节僵硬的情况。这些都是健康分数下降的典型表现,而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健康分数无声无息地持续下降,并提早采取行动来延缓衰退。

医疗与保健的差异:健保能做的 vs. 自己该做的

当身体出现问题时,你是否习惯立即求医,认为健保体系可以解决所有健康困扰?许多人误以为医疗等同于保健,然而,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医疗的目标是将健康分数从危险的40分恢复到60分,使身体恢复基本功能,达到「无病」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健康。而保健则是主动提升健康分数至80分以上,让身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最佳状态,不仅避免疾病,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医学衷中参西录》曾提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指出仅依赖医疗而忽视保健,将难以真正维持健康。

健保制度虽然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但主要着重于疾病治疗,而非个人化的健康管理。例如,当你因感冒就诊,医疗系统提供的治疗是短期控制症状,帮助你回到基本的日常状态,却无法帮助身体增强抵抗力,以避免未来再度感冒。因此,医疗的局限性在于「亡羊补牢」,只能在健康受损后进行修复,而保健则是「未雨绸缪」,藉由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延缓健康分数的下降。

从科学角度来看,定期进行健康管理,包含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能有效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长期规律运动可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30%,而维持健康饮食习惯则可提升免疫力并减少发炎反应。因此,真正的健康管理应该是医疗与保健并重,透过科学的手段加上个人的积极行动,才能有效守护健康,避免过度依赖健保系统。

如何将健康分数提升至80分以上?

你是否曾经想过,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健康分数,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充沛的精力,面对各种挑战?提升健康分数并非难以实现,而是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通过科学的保健行动来逐步改善身体状态。根据《黄帝内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句话说明,规律的饮食、作息与适度运动,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基石。

首先,适当的饮食调整至关重要。研究显示,遵循地中海饮食,摄取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深色蔬果),可以将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低30%以上,并有助于改善新陈代谢功能。此外,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D、钙质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深海鱼类、豆制品和坚果,不仅能够增强骨骼健康,还能维持神经系统稳定运作。

其次,规律运动对于健康分数的提升同样不可或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瑜伽或游泳,以促进心肺功能并增强免疫系统。运动不仅能够提升体能,还能够促进内分泌平衡,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最后,充足的睡眠与压力管理同样关键。根据研究,长期缺乏高质量睡眠会导致健康分数下降,影响免疫力、认知功能以及情绪管理能力。因此,每天保持7至9小时的睡眠,并搭配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状态。此外,中医强调「肝藏血,血舍魂」,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修复的关键时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帮助气血循环,提升健康分数。

要提升健康分数,并不只是避免生病,而是让自己处于一个「禁得起生活中的偶尔糟蹋」的状态。通过饮食、运动与作息的综合调整,从60分逐步提升到80分以上,让我们在面对外界变化时,能够维持稳定的健康状态,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以中医智慧结合现代保健,提升健康分数

《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句话揭示了真正的健康管理不在事后补救,而在未雨绸缪,提前调养,让身体维持平衡状态。现代医学同样强调,预防保健比治疗疾病更具成本效益,研究显示,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与睡眠调整,罹患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可降低30%以上。

然而,许多人往往等到身体发出明显警讯时,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事实上,当健康分数从100分降到80分、60分时,我们可能毫无察觉,因为日常生活的需求似乎仍可应付。然而,一旦分数降至50分以下,便会感受到疲劳、免疫力低下,甚至疾病的来袭。因此,现代保健的目标,就是让健康维持在稳定的高分状态,减少突发健康问题的风险,让身体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中医与现代科学中汲取智慧,通过「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原则,搭配个人化的健康管理计划。例如,通过日常饮食中补充富含抗氧化物的食材,如枸杞、红枣,来增强气血循环;并搭配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或有氧运动,提升身体耐受力,帮助健康分数稳步回升。

保健不是一朝一夕的行动,而是一场长期的投资。当我们愿意每天为健康投入一些时间与心力,未来就能拥有更充满活力的人生。现在,就开始你的健康管理计划,将健康分数从60分提升至80分,甚至更高,让自己迎接更有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 Hurrle, S., & Hsu, W. H. (2017). Aging and metabolic health: Links to diabetes and obesity. Aging and Disease, 8(5), 675-684. DOI: 10.14336/AD.2017.0130.

  3. Reuben, D. B., & Tinetti, M. E. (2015). Goal-oriented patient care—An alternative health outcomes paradig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3(9), 777-786. DOI: 10.1056/NEJMra1413206.

  4.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5. Manini, T. M. (2019). Energy expenditure and aging.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74(5), 683-689. DOI: 10.1093/gerona/gly250.

  6. Lara, J., Godfrey, A., Evans, E. et al. (2015). Towards measurement of the healthy ageing phenotype in lifestyle-based intervention studies. Maturitas, 82(1), 67-73. DOI: 10.1016/j.maturitas.2015.04.006.

  7. 《医学衷中参西录》: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重在养生之道。」

  8. Nolte, E., & McKee, M. (2018). Measuring the health care system's performance in prevention. Health Policy, 122(8), 728-735. DOI: 10.1016/j.healthpol.2018.05.012.

  9. Warburton, D. E., Nicol, C. W., & Bredin, S. S. (2017).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 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 32(5), 541-556. DOI: 10.1097/HCO.0000000000000437.

  10.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11. Estruch, R., Ros, E., Salas-Salvadó, J., et al. (2018).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 Mediterranean die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5), e34. DOI: 10.1056/NEJMoa1800389.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dults. Retrieved from WHO website.

  13. Irwin, M. R., & Vitiello, M. V. (2019). Implications of sleep disturbance and inflamma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The Lancet Neurology, 18(3), 296-306. DOI: 10.1016/S1474-4422(18)30339-1.

  14. Irwin, M. R., & Vitiello, M. V. (2019). Implications of sleep disturbance and inflamma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The Lancet Neurology, 18(3), 296-306. DOI: 10.1016/S1474-4422(18)30339-1.

  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A vital investment. Retrieved from WHO website.

比较项目 目标 时机 手段 效果 成本 主导者 风险

医疗 治疗疾病,恢复基本功能 生病后进行干预 药物治疗、手术、急救 短期改善症状,回恢复至基础健康状态 较高(医疗费用、住院成本) 医师与医疗系统 副作用、后遗症

保健 预防疾病,提升健康状态 日常生活中的持续管理 饮食调整、运动、作息管理 长期增强身体功能,提升健康分数 较低(健康饮食、运动成本) 个人自主管理 较低,需长期坚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