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故里”之争,别成一场烧钱“造景”的豪赌
“哪吒故里”之争,别成一场烧钱“造景”的豪赌
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飘红。随着电影的出圈,哪吒到底是哪里人这一话题也再度引发热议。天津、安徽等地相继发文,自称哪吒故里,被誉为“中国哪吒文化之乡”的四川宜宾也携哪吒行宫、龙太子“骸骨”等20余处“哪吒实景”加入“抢吒儿”大战。这股“哪吒旋风”还刮进了旅游领域,让四川江油等地,成为这场流量盛宴的大赢家。(2月9日央视网)
哪吒,一个源自上古神话的虚拟人物,如今却成了多地争夺的文化资源。从四川宜宾,到天津陈塘庄,再到安徽固镇,各地纷纷加入“哪吒故里”的争夺战,看似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实则背后隐藏着经济利益的拉锯战。这场争夺,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变成一场烧钱“造景”的豪赌,劳民伤财。
哪吒作为一个神话人物,其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影响深远。各地争夺“哪吒故里”的称号,初衷或许是希望通过开发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然而,这种争夺千万不能偏离文化传承的轨道,演变为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如果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不惜造假、牵强附会,甚至拉踩、抹黑竞争对象,这就会损害当地的文化形象,也会让游客感到困惑和失望。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应当注重对其内涵的挖掘,而非仅盯住眼前的经济利益。乔家大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过度商业化会破坏文化的本真,最终得不偿失。乔家大院因电影和电视剧的热播,而名声大噪,然而,由于过度商业化、管理不善,景区环境恶化,乔家大院5A景区被摘牌,令人惋惜。这样的前车之鉴,应当引起争夺“哪吒故里”各地方的重视。
事实上,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科学规划和理性投入。湖北安陆和四川江油在李白故里之争中,最终达成合作共赢的协议,共同开发李白文化资源,提升了双方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合作模式,为“哪吒故里”之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各地应当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通过合作,共同挖掘哪吒文化的内涵,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此外,地方政府在开发文化资源时,还应充分考虑其可持续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度,虽然带动了“哪吒经济”,但这种热度可能是短暂的。如果地方政府盲目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所谓的“哪吒故里”,而缺乏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民间基础,一旦电影热度消退,这些投入很可能化为泡影,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哪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弘扬本是一件好事。但“哪吒故里”之争,不应成为一场烧钱“造景”的豪赌。各地应当以更加理性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一文化资源,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通过科学规划和合作共赢,让哪吒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当地百姓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