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门:长城下的繁荣与传承
大境门:长城下的繁荣与传承
在塞外山城张家口,有一座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门”的古老关隘——大境门。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与名片,更是长城“四大关”中唯一以“门”命名的关隘。门楣上,“大好河山”四个大字气势豪放,笔力苍劲,成为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
站在大境门下,仰望巍峨的长城沿山体蜿蜒盘旋,不禁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勇气。顺着城墙拾级而上,远眺群山连绵,更觉心胸开阔,豪情万丈。而大境门不仅仅是一道关隘,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一段历史的承载者。
曾经,大境门内外商号店铺林立,张家口外牛、马、骆驼成群,各种货物堆积如山。这里是有着“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张库大道的起点,全长1400多公里,通往蒙古国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这条古老的贸易运销线见证了张家口的繁荣与辉煌。
随着京张铁路的开通,张家口的贸易通道变得更加畅通,货物可以通过火车直接运到张家口。然而,时光流转,大境门不再是贸易通道的起点。但历史的痕迹并未因此而消失,反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年来,借助北京冬奥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东风,张家口积极打造新的长城文化IP。大境门附近,明德口街、元宝金街等一批仿古街区亮相,穿越时空,再现当年的商贸情景。这些街区在完整保护历史遗迹的前提下,按照历史布局规划了商业步行街区、广场区等,努力还原明清时期的历史原貌。
行走在明德口街,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繁华市井。长城雪糕、大境门拼图、长城折扇……各类长城特色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追捧。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更是长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境门长城文创店店主郭乐峰表示,在大境门脚下开文创店源于自己对长城的一种情结。他希望通过这些小物件,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记住大境门,记住张家口的长城。这种对长城的热爱与传承,正是张家口人民对长城文化的坚守与发扬。
在张家口境内,有秦、汉、唐等多个朝代修筑的1300多公里长城,其中大境门段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为了保护好这段珍贵的历史遗产,当地持续推进长城保护工作。按照“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的总思路,当地对大境门城楼、小境门、城墙和敌台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工作。这些修复工作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旨在保持长城的原貌和历史真实性。
长城的雄伟与沧桑,在张家口摄影爱好者要焕文的眼中被尽收在一幅高50厘米,长26米的摄影长卷中。历时三年,他将张家口全域长城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在他的作品里,居中的便是大境门。要焕文表示,大境门长城既见证了战争,也见证了繁华。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也曾在这里传递,古老的长城见证着新的时代故事。
如今的大境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展现。今年年初,“第五届大境门新春庙会”开街,万余人齐聚明德口街,观赏剪纸、面塑等非遗展演,欣赏舞狮、打树花等传统民俗。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展示了张家口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
大境门,这座古老的关隘,见证了张家口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长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张家口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