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何古人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这种进制设计,显示先进的数学思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何古人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这种进制设计,显示先进的数学思想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17601144_121200991/?pvid=000115_3w_a

"半斤八两"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你是否知道,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奥秘?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这种看似奇特的计量方式,其实蕴含着先进的数学思想。

引言

宋代的释惟白在《建中靖国续灯录》写道:“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其实,大多数人都认为一斤等于十两,但这却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重新规定的计量数。一斤其实是十六两,所以才会有一句老话说的是半斤八两,由此可以推出,这种换算方式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根据研究发现,在秦汉时代一斤十六两的换算方式已经在得到了应用。于是,很多人就有一些疑惑了,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为用16进制的计算方式?并且在这种方法在我们看来并不便捷。

一、度量衡的演变

秦汉时期已经是阶级社会了,众所周知,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后,规定了度量衡的使用,因为这有利于国家的中央集权。

但是在此之前,有关度量衡的概念已经出现,只不过此时的概念全是人们凭借自己主观的想法生发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显示,人们很早就有交换货物的意识,但却是用石斧换羊,用羊换盐,没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衡,因此,在每一个不同的国家、地区,度量衡都是不同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