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清空中有意趣的千古绝唱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清空中有意趣的千古绝唱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描绘金陵(今南京)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政治情怀。
“清空”与“意趣”是两个文学批评术语。“清空”特指词的品貌风格,辞藻清丽,意象疏朗,具有清幽空灵意境,且能寄寓高蹈脱俗之人格精神;“意趣”则指词的内容思想,主题雅正,立意高远,且音律章法玄妙,使人获得内在气质底蕴与审美情趣。宋元张炎《词源》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清空中有意趣……”。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政治抒情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罢相,第二次出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金陵为六朝古都,三国东吴在此建都,先后历经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朝代。到赵宋时,这里依然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一派繁荣气象。
该词通过金陵景物赞美与六朝历史兴亡感喟,引经据典,表达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寄托自身的家国情怀,透露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壮丽景色与历史内容和谐融合,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上阕描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依次勾勒出水、陆、空雄浑场景,境界苍凉奔放。登上城楼极目远眺,故都金陵已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得飒爽清凉。蜿蜒千里的秦淮河犹如一条白色的绫罗,两岸翠绿的山峰如箭簇般耸立。帆船在夕阳里往来穿梭,迎着猎猎西风,矗立的酒旗飘摇倾斜。画船如同在淡云里浮游,白鹭也像在银河中翱翔,纵有丹青妙笔,也难以描绘出这壮美景致。
下阕刻画登临金陵故都之所想,今昔比对,借古喻今,表达沉重喟叹与深度忧虑。遥想当年,故都金陵是何等富庶豪奢,繁华竞逐。可叹朱雀门外的结绮阁上,晋、宋、齐、梁、陈六朝君主逐个相继败亡。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此登高怀远,无不对历代兴衰荣辱感伤堪叹。那六朝旧事已随流水一去不返,剩下的只有这寒烟朦胧,衰草凝绿。时至今日,商女们还把那亡国遗曲吟唱。
该词的主要艺术成就:一是写景奇伟壮丽,气象雄浑浩阔,推陈出新,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一洗五代旧习”,为苏轼等豪放词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度忧虑;三是章法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具散文技法。反映出词的发展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新特征。
四是用典贴切自然,活学化用。“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意;“星河鹭起”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活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灭陈典故;而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意,但都赋予了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
宋杨湜《古今词话》赞曰: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十三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宋张炎《词源》赞曰: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头》、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桂枝香:词牌名,北宋新声,王安石创调。桂枝,即桂花枝,喻名贵的树木。后世称进士及第为折桂,进士自喻为桂枝。调名取自唐袁浩登第后诗作《寄岳阳严使君》“桂枝香惹蕊枝香”诗句。因南宋张辑词有“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句,故又名《疏帘淡月》。
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另有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与改革家。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先后任淮南判官、常州知州、江宁知府等职,新党领袖,两度拜相,革新变法,政绩显著。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文学颇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擅于说理与修辞,雄健峭拔,存文800余篇;其诗善于用典,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存1531首;存词29首,风格朴拙疏宕高峻,洒脱超逸。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著作存世。
附:《桂枝香》著名词曲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南宋〕陈亮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桂枝香·梧桐雨细
〔南宋〕张辑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桂枝香·吹箫人去
〔南宋〕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桂枝香·送宾月叶公东归
〔南宋〕张炎
晴江迥阔。又客里天涯,还叹轻别。万里潮生一棹,柳丝犹结。荷衣好向山中补,共飘零、几年霜雪。赋归何晚,依依径菊,弄香时节。
料此去、清游未歇。引一片秋声,都付吟箧。落叶长安,古意对人休说。相思只在相留处,有孤芳、可怜空折。旧怀难写,山阳怨笛,夜凉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