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庖丁解牛:从养生之道到技艺高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庖丁解牛:从养生之道到技艺高超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1200712_121721234

“庖丁解牛”这个成语,我们经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但这个成语的本意,真的只是形容技艺高超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中的这个经典故事,探寻其背后的深意。

庖丁解牛的出处

《庄子·卷一·内篇·养生主第三》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庖丁为梁惠王解牛,梁惠王发现庖丁的技艺高绝,于是就发生了梁惠王与庖丁的一番关于解牛技术的对话,最后梁惠王听了庖丁的解说,直感叹:“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通过这则故事来说养生

《养生主》开篇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间的知识道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么势必身体垮了精神伤了,如此一来,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看到这里,一般人一定会觉得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其实不然,要搞清楚庄子的思想,还得通读全文甚至全书,在此小编只说处自己的见解,就点到为止好了,因为《庄子》这本书真的很难读,直接怀疑在几千年的留传中是不是有漏缺。

庄子说的养生是什么意思呢?“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从“有涯随无涯,殆已”引申出,做了世俗认为的善事却不贪图名声,做了世俗认为坏事但不至于面对法律,这都是要掌握万事万物的规律,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身体,身体健康吃嘛嘛香,保全自己的天性,不用在社会上委屈求全,有能力有机会赡养双亲,不给双亲惹来麻烦,自己也可以颐养天年。这就是庄子提出的养生四道:“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所以庄子通过庖丁与一般人不同,解牛的技术高绝,牛刀用了十几年如同新的一般,这样的事情,比喻做人做事要遵循规律,以牛刀比喻人,以牛的整体牛来比喻复杂是世界,以牛的骨比如事物普遍存在的矛盾,以牛骨上的筋比喻事物的矛盾的规律。一般的厨师解牛经常换刀是因为他们没有或者少有明白解牛的技巧,也就相当于一般的人不明白事物的矛盾在哪里,事情的脉络如何;而庖丁的牛刀十几年犹如新刀一般,是因为他经验丰富,一辈子解牛无数,已经掌握了解牛的方法和计较,相当无人处于世界,却能掌握世界运转的脉络,事物变化的矛盾。所以庄子借梁惠王的口说,庖丁之言就是养生之道。

为何庖丁解牛演变成技艺高超的意思

通过以下古文翻译,自然就会就知道庖丁解牛的技术有多高超,被引申为技艺高超的意思!

梁惠王问庖丁:“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人大多没有仔细去通读《庄子》,只是大致晓得庖丁解牛这个一则故事,只感叹庖丁解牛的技巧真是出神入化(真的出神入化,庖丁的技术先是看牛的整体;再到摸清牛肉的肌腱胫骨,手起刀落;最后目不视牛,已经能在大脑内三维投影,简称神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原文中庖丁自己如果解牛),而不深究庖丁解牛背后所引申的含义。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对历史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古为今用”,今人对庖丁解牛的新理解,可以算是一种古为今用了,毕竟通过“断章取义”来让古代文化焕发新生命、创造新价值。一个形容人们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同时对技艺有高度追求的成语,是我们现代所急需的,文化在新时代诞生了更加灿烂的光芒,给中华民族带来更贴合时代的价值观,这是一件好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