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2万的降脂针,和1月几块钱的他汀,怎么选才不花冤枉钱?
1年2万的降脂针,和1月几块钱的他汀,怎么选才不花冤枉钱?
一位患者向医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的降脂药每个月才几块钱,而我朋友用的每年要2万?我用的药会不会效果比较差?”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人对降脂药物选择的困惑。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不同降脂药物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些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降脂药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在临床上很多病人都有这种疑问。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之一,这个大家都知道。
心内科医生常常会说一句话,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因为沉着在血管内的斑块,其本质就是胆固醇。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综述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1m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22%。
所以,我们如何降低LDL-C,既是“预防”的重点,也是“治疗”的核心。
到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依然是最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国家药物集采后,他汀类药物已降到每个月只需要几块钱,而这几块钱也能报销。
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药里的"经典款",作为降脂主力军已服务人类30年以上。
每天吃1片药,就能降低30-50%的坏胆固醇(LDL-C),价格还亲民,国产他汀价格相当便宜(即便是进口的原研他汀类药物,医保报销后每月也只需几十元),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也得到充分验证。
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有这几种:
1、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例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
3、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托来西单抗,每2周打一针,每针300多元,已进入医保能报销。
还有就是文章开头这位病人问的“英克司兰”,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小干扰核酸(siRNA)降胆固醇药物,近2年刚进入临床,还没进医保只能自费,每半年打一针,每针要9000多元。
这几种注射针剂,单独应用都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降低50-60%以上,降脂效果很强,且副作用很少。
目前不论是我国的冠心病治疗指南,还是各国的治疗指南里面,他汀类药物依然是主力军,疗效好,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地位仍然不可动摇。
但如果单用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不达标,那么可以联合治疗。
1,他汀+依折麦布/海博麦布
2,他汀+降脂针
什么情况考虑打降脂针?
简单地说,3种人适合选择降脂针:
吃他汀后有明显副作用:少数患者用他汀后(无论是更换不同类型他汀、用很小剂量的他汀)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例如肝功能异常或者肌肉酸痛。
吃药后不达标:服用他汀后,甚至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LDL-C仍不达标的高危人群。
3,抗拒吃他汀的高危人群,或者有的人不愿意天天吃药,经济条件又允许,也可以考虑单用阿利西尤单抗、英克司兰这些注射用降脂药。
研究显示,无论使用非药物(饮食、运动等)或药物治疗,无论使用他汀还是非他汀类药物,只要能够安全而显著地把胆固醇降下来,就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目的。
治疗关键
因为,胆固醇增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如急性心梗等)的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治疗最关键的就是降胆固醇。
医生提醒:
① 不是越贵越好:对多数高危人群的降脂而言,每天1片他汀+定期复查是最好的选择。
②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LDL-C每降低能大大减少心血管风险,也就是说冠心病、心梗、脑梗的危险会大大降低。
③ 生活方式是根基:即使吃药打针,也要配合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
④ 定期复查不能少:建议首次用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和血脂。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定期检测血脂、坚持长期治疗才是关键!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数字,而是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