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认识它,不害怕它
甲状腺结节:认识它,不害怕它
在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 这个词越来越常见,很多人看到后会感到担忧和困惑。别着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甲状腺结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甲状腺是什么?
甲状腺位于我们脖子前方、气管两侧,形状像一只展翅的蝴蝶,别看它个头不大,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它生产的甲状腺激素,对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起着关键作用。就像身体的 “小管家”,时刻调节着各项生理活动。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简单来说,就是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团块,就像甲状腺里长了个 “小疙瘩”。这些结节可以是实性的(里面是组织),也可以是囊性的(里面是液体),或者囊实性都有。
甲状腺结节有哪些症状?
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的。不过,当结节长得比较大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压迫症状,比如感觉脖子前面有异物感,吞咽时有阻挡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呼吸和声音,导致声音嘶哑。如果结节是功能性的,也就是会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引起心慌、多汗、手抖、消瘦等甲亢症状;反之,如果甲状腺组织被破坏,激素分泌不足,就可能出现怕冷、乏力、水肿、便秘等甲减症状。
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
1. 缺碘或高碘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当身体缺碘时,甲状腺为了合成足够的激素,会增生、肿大,从而形成结节;而长期高碘饮食,也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代谢,增加结节的发生风险。
2. 遗传因素
部分甲状腺结节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甲状腺结节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
3.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会导致甲状腺组织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发生炎症,进而形成结节。
4. 其他因素
年龄增长、辐射暴露(如颈部曾接受过放疗)、内分泌紊乱等,也都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甲状腺结节的分类
甲状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结节较为常见,像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都属于良性;而甲状腺癌则是恶性结节,不过在所有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的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只有 5% - 15% 。
如何发现和诊断甲状腺结节?
1.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大小、位置、质地等,但较小的结节可能难以通过触诊发现。
2. 超声检查
这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等特征,还能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比如,良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而恶性结节可能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还可能有微小钙化等表现。医生通过这些信息,就能初步判断结节情况。不过,超声也有短板。要是结节长在胸骨后面,位置太深,超声就很难看全。
3. 甲状腺功能检查
通过抽血检测甲状腺激素(T3、T4、TSH 等)水平,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提示结节对甲状腺功能产生了影响。
4. 细针穿刺活检
对于超声检查怀疑恶性的结节,医生会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穿刺结节,抽取少量细胞进行病理检查,这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 “金标准”。
甲状腺结节怎么治疗?
1. 定期观察
如果结节是良性的,且没有明显症状,甲状腺功能也正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和甲状腺功能就可以了。复查的时间间隔,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是 6 - 12 个月复查一次。
2. 药物治疗
对于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结节,如果伴有甲减,需要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如左甲状腺素钠片,将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部分患者的结节可能会缩小。
3. 手术治疗
如果结节是恶性的,或者结节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影响美观,或怀疑有恶变倾向,一般需要手术切除。手术后,可能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药物,以维持甲状腺功能。
4. 其他治疗
对于一些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证,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
1. 合理饮食
保证碘的适量摄入,对于一般人群,通过食用加碘盐就能满足日常碘需求;对于沿海地区居民或经常食用海产品的人,可适当减少碘盐的摄入。同时,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
3. 避免辐射暴露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如 X 光、CT 等,如果因病情需要进行检查,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甲状腺结节虽然常见,但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用过于恐慌。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就可以和它 “和平共处”,保持健康的生活。如果对甲状腺结节还有其他疑问,随时咨询专业医生哦。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