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非洲草原上的“长颈仙子”
长颈鹿:非洲草原上的“长颈仙子”
长颈鹿是非洲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以其独特的长脖子和高挑的身材闻名于世。它们不仅在外观上引人注目,其生活习性、社交行为和繁殖方式也颇具特色。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神奇动物的方方面面。
长颈鹿(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别名麒麟鹿或长脖鹿,属于偶蹄目、长颈鹿科、长颈鹿属。它们原产于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主要栖息于草原地带,以高大的伞型树木的枝叶为食。长颈鹿的脖子越长,能够获取的食物资源就越多,而那些脖子短的长颈鹿由于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逐渐被自然淘汰。这种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脖子族群。长颈鹿于1771年被命名,共有9个亚种。
科目分类:偶蹄
生存环境:草原
颜色分类:黄色_棕色
性情分类:野性
最大体型:550cm
毛型长度:中短
寿命年限:30年
适宜温度:22℃±8℃
食物饲料:植物
长颈鹿形态特征
长颈鹿的头体长在450-550厘米之间,身高可达450-600厘米,体重在800-1800公斤之间。它们的颈部平均长度为2.4米,颈背上有一行鬃毛。额部较宽,吻部较尖,耳朵大且竖立,头顶有一对骨质短角,角外包覆皮肤和茸毛,底色为浅棕色,终生不会脱落。四肢高而强健,前肢略长于后肢,蹄子宽大。尾巴短小,尾端为黑色簇毛。舌头较长,可以用于取食。此外,它们的耳后和眼后还有两对角,但不太明显。眼睛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合远距离观察。
长颈鹿生活习性
长颈鹿性格温和,群体之间相处和谐,彬彬有礼。虽然它们偶尔也会发生争斗,但这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长颈鹿并非哑巴,它们不仅有声带,而且能够发出类似小牛的“哞、哞、哞”的叫声。由于脖子太长,它们睡觉时常将脑袋靠在树枝上,以减轻颈部的负担。
长颈鹿饲养方法
长颈鹿的牙齿为原始的低冠齿,不能以草为主食,只能以树叶为主食。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需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时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因此群居的长颈鹿往往不会一起喝水。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约为27年左右,而在动物园中可以活过29年。
长颈鹿雌雄分辨
新生幼崽身高约180厘米,重50-70公斤。
长颈鹿繁殖方式
在发情期,雌性会释放发情信号,雄性便会形影不离地跟随。但它们并不急于交配,而是会先“尝”尿。长颈鹿的上唇能够分辨出雌性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只有当它们从尿液中分析出雌性正处于发情期才会与雌性交配。由于身材高大,它们的交配过程显得粗鲁,但交配权并不需要通过争抢打斗来决定。让人类大伤脑筋的三角恋,在它们那里却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