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七舰队两栖远征大队编成,演进和战斗力分析
美第七舰队两栖远征大队编成,演进和战斗力分析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西太平洋的活动主要由两支编队组成:以"里根"号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以及以"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远征大队。本文将深入分析两栖远征大队的编成、演进及其战斗力特点。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两栖远征大队的标准配置
两栖远征大队的标准配置包括:
- 1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LHD)
- 1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LPD)
- 1艘惠特贝岛级或哈珀斯·费里级两栖船坞登陆舰(LSD)
- 配属2-3艘巡洋舰或驱逐舰
这一配置能够投送一个加强海军陆战队营,并配备相应的直升机中队,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
船只配置的演进
随着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的服役数量增多,舰龄较长的两栖船坞登陆舰(LSD)逐渐退出现役。目前,两栖远征大队的核心舰艇组合已演变为"1+2"模式,即1艘黄蜂级搭配2艘圣安东尼奥级。
缺乏直升机搭载能力的两栖船坞登陆舰将逐渐退役
当前第七舰队"美国"号两栖远征大队的编成
目前,第七舰队的"美国"号两栖远征大队采用最新的"1+2"组合,具体包括:
-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美国"号(LHA-6)
- "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新奥尔良"号(LPD-18)和"绿湾"号(LPD-20)
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图中直升机为AH-1Z
航空部队的编制演变
早期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采用标准的两栖作战配置,包括:
- 6架AV-8B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
- 12架MV-22B鱼鹰运输机
- 3架UH-1Y毒液通用运输直升机
- 4架AH-1Z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
LHD-5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图中搭载的是标准的投送兵力配置
随着F-35B型战斗机的陆续上舰,美国海军提出了"闪电航母"的概念。"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开始对机库等航空设施进行重点加强,可搭载16架F-35B + 3架MV-22鱼鹰,甚至全部搭载20架F-35B。
MV-22正在美国号上起降,从图中可看到,美国号甲板宽度已经明显不够
两栖远征大队的作战效能分析
两栖远征大队的设计初衷是在低强度战争中发挥作用。以兵力投送模式为例,一个陆战队加强营加上必要的空中和海上火力支援,对传统殖民地国家具有足够的威慑力。但在高强度战争中,一个加强营很难扭转战场态势。
圣安东尼奥级利用小艇做登陆演练
"闪电航母"模式下,20架F-35B确实可以对小国家造成强大的空中压制。但在高强度战争中,"闪电航母"存在以下短板:
- 航空运作能力受限:由于甲板狭小,不能同时支持多架飞机的起飞、降落和准备等工作。
- 持续航空战能力不足:两栖攻击舰吨位有限,自身携带航空燃油量少,需要频繁补给,这会削弱编队的防卫能力。
- 机种配套问题:无法搭载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协同作战机种,独立进行航空作战的能力远不如普通航母。
F-35B垂直起降对航程损失非常大
结论
从目前美军两栖远征大队向"闪电航母"的转变,更多是作为大型航母编队数量的补充。但这种在吨位、载机数量和综合能力上大幅缩水的"伪航母"编队,只能满足传统低烈度战争的需求,是"经济"上的无奈选择。
正在进行F-35B起降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