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发展为何缓慢?民族的复杂历史和他国势力的牵扯是主要原因
阿富汗发展为何缓慢?民族的复杂历史和他国势力的牵扯是主要原因
阿富汗是亚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其位置是中亚各国的交汇之处,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之一。作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阿富汗经济结构单一,国内缺乏有竞争力的工业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农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本文将从历史、民族结构和地缘政治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阿富汗发展缓慢的原因。
《大唐西域记》记载到:自数百年王族绝嗣,酋豪力竞,各擅君长,依川据险,分为二十七国”。
由此可见,古代的阿富汗就是一个政权林立,各种势力交错复杂的地区,而由于其处于中亚的交通要道之上,外部势力不断的竞争和分裂又是其一大特色,并伴随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唐朝之前,阿富汗先后受到了来自贵霜帝国、波斯、马其顿西突厥等东西方各种势力的占领和侵袭。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阿富汗,并传入了伊斯兰教。但仅仅过了一个世纪,阿富汗就再次遭到了侵扰。波斯人和突厥人先后将阿富汗纳入了自己的帝国统治版图,并在此建立了一些列政权,如加兹尼王朝、萨法尔王朝、塔希尔王朝等。
到了16世纪,随着莫卧儿帝国、波斯第四帝国以及乌兹别克汗国等周边封建帝国势力的崛起,阿富汗不仅没有摆脱曾经被侵占的命运,反而进一步加剧了,阿富汗逐渐沦为周边大国势力争夺的“缓冲地带”。到19世纪,英国开始将阿富汗视为了进入印度的门户,而俄国也将阿富汗视为开辟印度洋的通道,英俄两国开始在此博弈。
通过以上的历史事实,我们不能看到,阿富汗始终处于大国博弈和争夺的对象,而这种现象本质上讲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可惜阿富汗始终未形成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外国势力的牵扯中不断地风雨飘羽,这种带有缓冲地带的地缘政治属性始终贯穿着阿富汗的整个历史,并一直成为了阿富汗国家发展的最大障碍。
阿富汗在遭受外部势力侵扰的同时,复杂的民族结构也成为了阻碍国家发展和外部势力渗透的切口。中亚地区最大的河流阿姆河是早期雅利安人的文明发源地,随后不断的有其他种族在此定居,包括印度人、希腊人、波斯人、犹太人等。阿富汗最早属于古波斯地区,但这里随后被波斯帝国以及亚历山大帝国占领。在亚历山大帝国覆灭以后,阿富汗又从属于塞琉古王国。公元前140年左右,阿富汗又成为了贵霜帝国的一部分。按照中国的朝代历史计算,一直到唐朝初年,古代阿富汗一直不断被各个民族所征服,从而让这一地区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民族情况。
从6世纪开始,突厥人进入了阿富汗并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主要人口,也开始出现了从现今我国伊犁迁徙过去的塞种人和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地区的粟特人,这也是现代阿富汗塔吉克族的前身。13世纪蒙古人西征,大量的蒙古人进入阿富汗,演变成为后来的哈扎拉人。15世纪以后乌兹别克人和巴基斯坦边界,苏菜曼山脉附近的普什图人也开始进入阿富汗,造就阿富汗人口分布的现代格局逐渐形成。根据现代阿富汗人口族群分布来看,普什图族占据四成比例,塔吉克族占据三成,剩余的比例被其他诸如乌兹别克、哈扎拉等二十来个少数民族占据。
首先,在阿富汗人口的分布当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是普什图人。虽然从表面上看,各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实际上并非如此。普什图人在阿富汗国内被不断强化成主导民族,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他们是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的是塔吉克人,他们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地位最低的则是哈扎拉人。应该说从1747年阿富汗建国以来,普什图人一直是国家的主导,而其他少数民族则一直试图打破普什图人的垄断。
其次是伊斯兰教传入了阿富汗以后,形成了穆斯林共同体这样的认知。因为在伊斯兰教的传统观念中,天下所有的穆斯林都属于一个民族,也就是说伊斯兰教认为的民族划分是以宗教信仰来区别,而不是以人种和语言以及风俗习惯来区分。
综合来看,虽然从形式和法律上,阿富汗在国内规定了各个民族之间和平相处的政策,但受制于宗教教义以及民族历史特性,国内的民族冲突情况依然非常明显。
我们知道,在世俗中的国家通常具备强有力的政府,政府是代表人民领导国家走向富强兴旺的机构,也是国家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之一。而阿富汗却并非如此,虽然阿富汗也有着统一的政府,但实际上阿富汗各地区更像是高度自治的部落国家,不仅各个民族部落在政治上享有高度自治,而且中央的权威也难以传达到各个地区。导致这一原因的形成有着很多因素。
从阿富汗人民族融合史来看,占据阿富汗国内人口比重较大的几个民族,比如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族等,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在原有的地理位置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时,每个民族的来历和历史文化也完全不同,比如塔吉克族是最早定居在阿富汗,哈扎拉人是蒙古人后裔,普什图人认为自己是犹太人的后裔。塔吉克族和哈扎拉人主要从事农牧业和畜牧业,而普什图人则属于经济贵族。所以,不同地区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认知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所以,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各个民族部落,因为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和历史积怨,在松散的政治体制下难以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国家,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更加认同自己为某一部族的人而并非认同自己为”阿富汗人“,小国林立的历史局面遗留到现代以后并未完全消失,而是重新以其他的形式继续存在,在民族风俗不同、缺乏公共文化、中央政府无力等众多因素之下,最终也导致了阿富汗的国家发展极度缓慢。
阿富汗的多民族结构不仅让各个民族具有了特定的历史,也让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族归属感,这很大程度上会让周边的其他国家以此为借口来干涉阿富汗。周边势力会以此为由在阿富汗寻找代理人,并扶持阿富汗境内的民族武装派别,这大多数都和阿富汗国内的民族历史归属感有关。
在阿富汗的复杂民族观念中,始终受到周边国家的支配,比如当阿富汗国内的某一民族和周边国家的一部分民族有认同感并且得到所属民族的国家支持以后,就很容易产生和阿富汗本国的剥离感。与此同时,阿富汗本国民族在和国外民族保持着文化和政治上的认同时,又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归属感。这种矛盾的民族价值观正是给阿富汗带来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可以预见,国外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不仅让外国势力能够将阿富汗民族矛盾当成有力的抓手,还能够削弱阿富汗的国家影响力,进而制约阿富汗的国家发展。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种局面的出现,阿富汗人并非不知,但始终无法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国家到底是为一个民族服务,还是为所有的民族服务。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在阿富汗一直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
虽然我们看到阿富汗复杂的民族问题阻碍了阿富汗国家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形成这一局面的客观历史条件。阿富汗处于丝绸之路上,也是中亚民族迁徙交错最为频繁的地区,在和外部势力争斗的过程中,给予阿富汗人最大安全和经济保障的可能更多是部落,部落内部也有着更多的文化以及民俗的共性,而国家在这方面则稍微弱势。所以,阿富汗想要摆脱动荡的局面,实现真正的民族自由和富强,如何处理民族问题,让每一个阿富汗人都具备历史责任感并努力为之奋斗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