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如何自我管理呢?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如何自我管理呢?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伴有胸痛、憋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精神抑郁等情况。
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自我管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管理,根据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制定个体化医疗措施,并在自我管理理念指导下,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干预、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改变生活方式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需要配合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患者的自我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面:
睡眠方式的改变:由于抗反流机制的功能减弱,患者需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以减轻入睡后重力作用导致的各种反流,有利于助眠,防止反流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的呼吸困难,这是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
注意食物的选择:胃食管反流病以酸碱混合反流为主,要以所测定的食管pH阻抗结果为金标准。患者应主要摄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酸甜油腻、辛辣刺激、生硬的食物,戒酒等,这些都有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自我管理。
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胃泌素的分泌,进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肌张力,从而达到抑制反流的目的。如精肉类、牛羊乳制品、鱼虾、豆制品等。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碱性食物来对抗反流后的酸性条件,如进食面食可帮助中和反酸。
相对应的,患者应注意少食酸性饮品,如碳酸饮料,少喝咖啡、可乐、柑橘类、浓茶等饮品。同时,要注意高脂肪食物的摄取。这些饮品和高脂肪的食物都能刺激胃酸分泌,使食管下括约肌肌张力减低,增加反流的机率。
最重要的是喝酒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机会,特别是烈性酒。酒的成分乙醇能够通过刺激胃酸分泌,又能使食管蠕动率下降,加大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 按时进食,三餐规律,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晚餐过多或吃饭时间过晚,胃来不及排空,夜间睡眠容易使滞留于胃内的食物反流入食管,加重反流病的症状。
睡前3-4小时不宜再进食,使胃充分排空。进食过程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引起消化功能的障碍,减缓胃排空的时间。饱食引起的胃内压力增高,会大大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风险。
药物的选择: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治疗,规律服用H2受体阻滞剂,同时配合促进胃动力药物,还可以选择如PPI(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通常胃食管反流病服药疗程在8-12周,按时服药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关注心身健康: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伴有精神情志问题,自我管理也需要关注心身健康。虽然可以通过药物减轻症状,但关键还是患者自己的心情愉悦和放松,不能把紧张的情绪带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很多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了解,定期就医尤为重要。患者应向主治医生了解病情,沟通交流,充分了解病因机制,制定长期诊疗措施,保持心情放松。
总之,胃食管反流病并不可怕,虽然症状严重,但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以痊愈。最关键的是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到按时规律的进食、合理选择食物,同时保持心情放松。长期坚持,才能告别胃食管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