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达与天鹅”主题绘画欣赏
“丽达与天鹅”主题绘画欣赏
《丽达与天鹅》是西方艺术史中一个经典的主题,源自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为天鹅与斯巴达王后丽达结合的故事。这个主题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艺术家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诠释。本文将带您欣赏几位著名艺术家的《丽达与天鹅》作品,感受他们如何通过画笔展现这个充满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神话故事。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
《丽达与天鹅》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506年创作的装饰画。
画作内容
画作的题材取自于希腊的神话故事: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被兄弟希波科翁驱逐出国,在外长期流离后,他到了希腊中部的埃托利亚,埃托利亚的国王特斯提奥斯慧眼识英雄,不但收留了廷达瑞俄斯,并且把女儿——全希腊有名的美人儿丽达嫁给了他。丽达实乃海仙女,廷达瑞俄斯娶了丽达之后,竟然得意忘形,忘了向阿佛洛狄忒祭祀,于是遭到了阿佛洛狄忒的报复(看来神一样是不宽容的哟)。
廷达瑞俄斯将丽达安排在一个十分幽雅恬静的小岛上,几乎与世隔绝,只有一些女伴陪着她,外人很难接近。一天,丽达正在湖中沐浴,阿佛洛狄忒就让宙斯化为天鹅,自己变成鹰,苦苦追逐宙斯这只天鹅。天鹅宙斯被阿佛洛狄忒追到湖边,盘旋于湖上,恍惚之中看到美丽的丽达,顿生爱慕之情,翩然落到丽达身旁,丽达看它健硕可爱,把它搂抱怀中爱抚不停,谁知,这是阿佛洛狄忒的精心策划,丽达受孕,生下两个蛋蛋,孵出四位天使般的儿女。达.芬奇的这幅画的画面草地上那两个破壳躺在地上仰视母亲的小孩,就是那两个蛋蛋。
艺术鉴赏
在这幅画中,全裸的丽达占据画面中心,右手搂抱着鹅颈。她体态丰腴,脸上挂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天鹅张开右翅紧抱丽达,仰望着她的面孔似欲亲吻,丽达羞涩地将面庞避向右肩。背景是一座深色古代废墟,衬托出丽达洁白无瑕的玉体。作品的主题是生命繁衍蕴含人类生育的意象与价值。
列奥纳多为《丽达和天鹅》画的草图
《丽达和天鹅》,弗朗切斯科·梅尔奇的摹本
彼得·保罗·鲁本斯的《丽达与天鹅》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列达与天鹅》
安托尼奥·阿来里·达·柯勒乔的《丽达与天鹅》
萨尔瓦多·达利的《原子的丽达》
《原子的丽达》是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于1947年至1949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西班牙达利美术馆。 《原子的丽达》是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以其爱妻加拉为模特儿所画美女画像 。该画作以宗教为主题,将潜意识的形象注入幻想空间与科学元素相结合,采用具象的表现形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画面再现了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千变万化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充满神奇的戏剧效果,引入视觉空间的延伸,给人心灵的震撼。
画作内容
画中以加拉为原型的丽达和变成天鹅的宙斯,丽达浮在一个台座上而不是坐在上面,天鹅也没有触及她,也是悬浮在空中,诱人的女子拥着天鹅之首,流露出圣母般的笑容,而天鹅展开硕大的翅膀,依附着她。连那些涌向台座上的浪花看上去与海底也并无关联,字母、书籍、水滴等也都是漂浮着。
创作背景
1945年,美国向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原子弹的冲击,给达利艺术创作带来了巨大的转变。达利开始进入他的“核原子”为科学创作题材的阶段,摸索新的绘画世界。为逃避战争而离开故乡西班牙前往美国的达利,对能在瞬间把一切事物“化为乌有”的核武战争,产生强烈的敬畏之心,为核武的出现与其惊人的破坏力而震惊不已。对能在瞬间毁灭切的原子的恐怖以及随之而来的大灭亡,达利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开始关注制造核武的最新科学,特别是原子物理学,通过尝试把最新的科学与古欧洲的宗教融合,呈现出具有幻想超越人性哲理的画风。从此,达利的艺术作品不断出现类似的核裂变和核爆炸、核能的威胁的作品,这是来自于他对原子物理学的关注与好奇,把各式各样的物体浮游在空中来表现其对核裂变的印象,达利命名这些作品为原子绘画系列,集中体现他的艺术观与幻想世界,从他的素描习作和版画得以论证,1947年,达利就有了绘画该画作的构想,并经历长达三年的创作。该画作是达利以画面浮游的状态,用表现构成原子的阳子和中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并保持平衡的原子核构造理论为基础,借以古希腊神话中的“丽达与天鹅”为题材——丽达是位绝世美女,万能之神宙斯爱恋丽达的美丽,宙斯变成天鹅接近丽达,住在河边并与其共度良宵,融合神话与科学表现超现实幻境,取神话为主题,以其爱妻加拉为模特儿,营造出独特的幻想空间,创作了该幅与新物理学结合的古典画作。
艺术鉴赏
技法
达利为了把自己想象转化成视觉,除了接受数学和物理学者的建议之外,还从各种角度尝试绘画与最新科学相结合。除此之外,达利用他独特的眼光以疯狂至极却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来表达他内心的感情与意境,画面比一般以色块为主的西方油画来得更生动、有力、更吸引人。达利强调更多的是逻辑推理的哲理性,同时运用意识流来展现人生梦中所能组合的一切。从他的技法所表现出灵感、色彩、主题、天赋、构图、创造性、神秘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看出达利在该画作中大胆打破整体均匀绘制的传统绘画手法,如作品中精心描绘出加拉的脸孔,裸体加拉的右脚向外延伸产生浮游的视觉效果。
形象
该画作的消失点、点、线条均集中一起,把角度集中于画面中央画面左右平衡,与凡·艾克的根特祭坛画《宝上的圣母和圣婴》近乎相同,成功地创造了如坛画般的安定和神圣感。 该画作中的卡拉坦露着半边胸部,双臂环抱,面带微笑地凝视前方,毫无疑问她看到的是达利深情的双眸。 海上一只天鹅向高高地坐在祭坛上的丽达展翼飞来,她以圣母般的微笑和温情,舒展着双臂等待着它的拥抱。
构图
《原子的丽达》的构图来自尼德兰几·艾克兄弟祭坛画的严格透视,由丽达的头至圣阶最底部破壳的卵为中轴,分画面为二,取得了应有的心理平衡,以放有小红书的圣阶为底边,丽达的下颚为顶点形成的暗“∆”形,增加了画面的稳定与庄重。
后世影响
该画作是达利回归古典、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表现出的幻想空间,为达利所独创。该画是达利一生具有关键性且影响力很大的作品之一。他把梦幻的概念以形象化的表现,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出了贡献。
摄影师哈尔斯曼的作品《玛莉莲·梦露》也受到萨尔瓦多·达利的《原子的丽达》的影响。
历史传承
1947年,该画作开始被构思创作。1949年,该画作在美国被达利创作完成并携带在身上,后被作者带回至西班牙故乡小镇。达利在故乡建立了达利美术馆,将该画作陈列在馆里,现该画作仍收藏于达利美术馆。
作者简介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年5月11日一1989年1月23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混合在一起。
弗朗索瓦·布歇的《丽达与天鹅》
居斯塔夫·莫罗的《丽达与天鹅》
《丽达与天鹅》是西方艺术史中一个经典的主题,源自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为天鹅与斯巴达王后丽达结合的故事。这个主题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艺术家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诠释。本文将带您欣赏几位著名艺术家的《丽达与天鹅》作品,感受他们如何通过画笔展现这个充满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神话故事。